人民日报

1959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第4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1970-01-01 08:00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放手发动群众彻底批判 冬播生产运动中的右倾思想 '...

第4版()
专栏:

  放手发动群众彻底批判 冬播生产运动中的右倾思想
一个群众性的轰轰烈烈的冬播生产运动高潮,已经在全省范围内出现了。这个高潮的特点是:来的早,来的快,来的猛,规模宏大而且又深入扎实。其中特别是以襄阳专区搞得最出色。季节较早的山区的冬播工作已大部结束;平原丘陵地区的夏杂粮,也已经基本播种完毕,小麦即将进入大规模的播种阶段。其他专区,因为季节较迟,冬播生产运动的规模虽然还没有像襄阳地区那样大,但做的也很好。这一切都证明,一个以冬播为中心的生产高潮,在全省范围内已经形成,并且正以雷霆万钧之势蓬蓬勃勃地向前发展。这就为实现1960年农业生产的更大跃进,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今年的冬播生产运动高潮之所以来的早,来的快,来的猛,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坚决贯彻八届八中全会精神、反右倾鼓干劲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结果,是向广大农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和总路线教育的结果,是人民公社的优越性愈来愈发挥得更充分的结果。是1959年农业生产大跃进的继续,是农业生产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断以高速度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另一个方面,那就是在目前的冬播生产运动中,还存在着一股右倾保守的逆流。这股逆流,主要表现在制订冬播生产规划和进行技术改革两个方面。我们对制订今年的冬播生产规划,究竟应当抱什么样的态度呢?是积极的态度,还是消极的态度呢?是制订一个跃进的规划,还是制订一个保守的规划呢?显然,应当是前者而不应当是后者。但是有些地区,在右倾保守思想的支配下,竟采取了消极的态度,制订出一个落后保守的,或者是类似落后保守的规划。据说有几个县的规划,明年小麦只打算平均亩产一百五十斤,还不及去年全省小麦的平均产量高。据说有些公社和生产队,去年小麦已经达到平均亩产三百多斤或四百多斤,而今年的规划,仍是三百多斤或四百多斤,即便有些提高,而提高的比例也是小得可怜。这样怎么能实现1960年农业生产的更大跃进呢?显而易见,右倾保守思想,在他们的脑海中占了上风。他们惧怕困难,不敢昂首阔步高举总路线的红旗前进。几年来的经验证明,没有一个既先进又可靠的规划和奋斗目标,就不可能在更大的限度内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其结果也就不可能使农业生产取得更大的成绩。
更严重的是,在当前冬播生产运动中,局部地区出现有些人反对技术改革。当阳县有一个小队,群众愿意深耕,而小队长反对深耕,命令群众不准超过三寸,并说,我完全负责,你们不要管。这种严重情况,虽然不太多,但假如任其发展下去,八字宪法将不能得到全面的贯彻,技术改革将会中断,对农业生产将会带来重大的损失。
我们对这种情况要有足够的估计,应当看到右倾保守思想是当前冬播生产中的主要障碍,是实现1960年更大跃进的主要障碍。不把这种右倾保守思想彻底克服,在局部地区,就不可能出现轰轰烈烈的生产高潮。因此目前我们就应当放手发动群众,彻底批判与克服右倾保守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八字宪法,把技术革命进行到底。目前在农村中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总路线的教育,而批判冬播生产中的右倾保守思想,正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发动群众首先针对着冬播生产中的右倾保守思想开展斗争,而且要一定取得这一斗争的胜利。事实证明,没有思想上的胜利,就不可能有生产上的胜利。要想开展一个轰轰烈烈的群众性的冬播生产运动,就必须首先开展一个轰轰烈烈的群众性的批判右倾保守思想的运动。
在批判右倾保守思想的方法上,最主要的是放手发动群众,开展大辩论。要边行动,边批判,不要光坐在房子里批判,要到田里去批判,不要空动的批判,要通过具体事实去批判,要运用好坏典型对比的方法去批判,要通过总结去年的冬播经验去批判,要拿出活生生的事实,以理服人,不要光扣大帽子。这些方法,都是大家早已熟知的,现在要很好地把它都运用起来。
在农村中,现在正在开展两个运动,一个是社会主义和总路线教育的思想运动,一个是以冬播为中心的生产运动。我们要把这两个运动扭在一起,使其互相促进,互为因果。把社会主义和总路线的教育作为动力,来推动当前的冬播生产,使冬播生产更加有声有色,更加踏踏实实地向前发展。达到思想、生产双丰收齐胜利。
——10月9日湖北日报社论摘要 mBr品论天涯网


第4版()
专栏:

  河溶公社狠狠反击右倾保守思想
坚持技术改革提高冬播质量
湖北日报消息 当阳县河溶人民公社思想运动和冬播生产运动拧成一股绳,紧紧把住面积、深耕、肥料、种籽处理、条播、沟厢改革、土地平整和作物连片等八道关口,狠狠反击技术改革中的右倾思想,关关不放松,寸步不退让,有力地保证了冬播的质量。中共当阳县委月初在这里开了现场会,把他们的经验向全县范围内推广。
河溶公社在反击冬播技术改革中的右倾思想的时候,针对不同的右倾保守思想,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因此,反得有力,反得比较彻底。
一种右倾思想,是说深耕、条播不能增产。于是公社便总结了1959年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获得增产和不执行农业八字宪法不能增产或增产不多的六十八个典型,由当事人现身说法,用亲身经历教育大家。两河管理区群丰生产队二小队队长郑中坤领导两个中农郑世太和郑世相,将全小队四十五亩油菜全部搞撒播。他们说:“你们相信条播,我们相信撒播,到底那种能增产,就比比看。”党总支针对这种情况,组织了今年夏收作物由于贯彻农业八字宪法比较好而获得了丰收的十一个典型,在全区内进行了现身说法。群丰生产队第九小队队长庄有成在三百多人的群众会上说:“我们队里有一百五十亩小麦全部是条播,每亩施底肥八十担,深耕八寸,单产二百八十斤。相连的一块小麦八十亩,耕了四寸,每亩底肥二十担,全是撒播,结果单产只一百八十斤。郑中坤!你为什么说条播不能增产?”郑无言可答,只好承认自己右倾保守,散会后他领导社员认真执行了条播的技术措施。全管理区一千四百多人听了典型发言,将八百二十亩未下底肥的田,每亩又补下底肥六十四担。
怕实行技术改革浪费劳动力,说劳动力少,心有余而力不足,又是一种右倾思想。针对这种右倾思想,采取了开展三查三算(查季节、算时间;查农活、算劳力;查用工、算增产账)的办法来批判。河溶管理区今年计划冬播二点六万亩,需工二十六万个。全区四千个劳力投入冬播,在播种期可出工十六万个。所欠十万个工,通过挖掘劳动潜力、大搞劳动竞赛、开展互助协作和大搞工具改革,基本上有了着落。条播是否多用工呢?他们算账的结果是:条播比撒播每亩只多用一个工,但条播的田将来培育管理每亩一般只要九个工,撒播的田要十五个工,这样两相抵以后,撒播比条播每亩田要多费五个工。全区二点六万亩田,共要多费工十三万个。事实证明,条播不仅不多用工,相反还要节省工。
全社还树立了前进生产队水田区大搞抗旱深耕条播、新农生产队超额完成冬播肥料任务等十面红旗。公社和管理区抓住这些红旗,及时召开了现场会,介绍他们的经验,表扬他们的干劲,并结合现场参观和典型介绍,提出“同样条件为什么人家做到了而自己做不到”的题目开展辩论。陈场管理区在参观前进生产队深耕条播后,各队对九千四百亩不合深度的田,马上组织人力“补课”。
河溶公社今年计划冬播面积十三点七万亩,比去年扩大了54.4%,计划粮食产量二千九百一十六万八千三百斤,比今年的实收产量翻二点四三倍;油料总产一百九十一点四万斤,比今年翻二点九倍。要实现这个规划,必须首先抓好播种关。但是,一些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和有严重右倾思想的人,却大喊大叫地攻击技术改革,抓住过去农业技术改革运动中的小浪花,说什么农业八字宪法是不从实际出发。由于这股右倾保守思想的逆流,9月22日前全社播种的二千一百二十亩豆类和油菜田条播的只占七百二十亩,一千四百亩是撒播和点播,其中还有一千二百亩是白田下种。经过紧紧抓住八道关口,狠狠反右倾思想,并采取干部带头搞试验田和组织大检查、大评比、大搞竞赛、大插红旗等方法加强领导以后,全社当前应耕的六点五万亩坂田已基本耕完,河田一般深耕八寸多,水田一般深耕六寸到八寸。冬播积肥原计划六百六十万担,已完成七百三十五万担,目前已将计划修改为八百五十万担。从目前已播种的五万二千三百亩油菜、豆类、大麦和少数小麦来看,种子全部经过处理,底肥每亩平均达到一百一十四点五担,应条播的田都实行了条播,播种质量一般都合乎标准。另外全社经过土地平整和沟厢改制,有二十九个生产队、一百五十五个小队基本上实行了作物连片。 mBr品论天涯网


第4版()
专栏:

  种得多 种得快 种得好
首都郊区完成种麦任务
国庆节创日播十三万亩最高纪录
本报讯 首都郊区已在寒露前完成小麦播种任务。截至9日止,郊区各区、县已播种小麦一百五十万亩,比今年夏季收获面积增加十八万亩。
“种多、种快、种好”是今年首都郊区种麦的特点。从9月下旬开始,各区、县、公社、生产队之间,开展了种麦竞赛运动,使播种进度大大加快。国庆节前后,种麦运动达到最高潮,播种日进度由七、八万亩增到十万亩以上。国庆节这一天,郊区农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欢庆建国十周年,创造日播十三万亩的高纪录。
在播种小麦运动中,各地都认真贯彻执行了“八字宪法”。许多地方还搞了小麦丰产方,争取明年的大面积丰产。平谷县韩庄公社播种的一万一千五百亩小麦,全部深耕七寸以上,平均每亩施底肥一万斤,凡能浇水的地,都实行了畦田化,播种质量比以往任何一年好。周口店区房山公社大次洛队种的一千四百五十亩麦田中,有五百亩丰产田,每亩施肥一万二千斤,全部选用了良种,做到地平如镜,埂直如线。许多地方在播种期间,都及时召开现场会议,加强检查验收,以保证播种质量合乎要求。首都郊区许多公社在完成播麦计划后,在不影响其他生产的原则下,积极增种小麦。如丰台、海淀两个区,在保证扩大蔬菜种植面积的原则下,完成了原订的种麦计划后,又扩种了近万亩小麦。没有种麦任务的门头沟区,也种了六千多亩小麦。 mBr品论天涯网


第4版()
专栏:

  定叫晚茬麦赶早茬麦
中共安徽萧县县委在保证种好早中茬麦田的同时,加强晚茬麦田播种准备工作的领导,消灭低产,达到平衡增产。
萧县今年计划种麦一百三十万亩,比去年扩大了三十万亩。由于全县今年抢种的晚秋作物很多,有60%的小麦要播种在晚茬田上。根据过去经验,晚茬麦播种由于挤在秋种后期,农活集中,时间紧迫,往往耕作粗糙,肥料施得很少,加上播种不适时和管理粗放,所以出现三类苗最多,造成低产。县委分析了以上情况,提出了“晚茬赶早茬,晚麦超早麦,坚决消灭三类苗”的口号,要求全县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在作好早中茬麦田播种工作同时,切实作好晚茬田播种工作:
(一)提前安排茬口,落实到田,根据茬口早、土质好,既有利今年种麦又不误明年大秋的原则进行安排。皇藏、新庄等人民公社采取插标到田的办法,安排了晚茬麦田,并按茬口、土质等情况定出播种的规程。刘套、杜娄等公社对所有茬口进行登记,采取看上茬、安排本茬、确定下茬的办法,作到上季看下季,今年看明年,全面规划。
(二)抓晚秋,促快熟,早腾茬,早播种。黄口公社对准备种麦的晚秋作物,采取加工加肥促使早熟的办法,使晚秋比往年提早半个月腾出茬口,大大提早了晚麦播种时间。
(三)根据品种特性安排播种期。如南大2419、春玉皮及大麦等是春性较强的品种,一般安排在晚茬田里。
(四)保证晚茬麦比早中茬有更充足的肥料。九店公社不少生产队正在开展“晚麦肥料超早麦”运动,保证晚麦每亩施肥三百担以上。此外,各地还要求留足晚麦种,做到耕深耙透,克服过去愈晚愈粗糙的习惯。黄口公社劳、畜力强的队和劳、畜力弱的队,早茬多和晚茬多的队已签订了互相支援的合同。
(五)加强领导。对种麦任务大,劳力畜力缺少和晚茬集中的社、队,县委决定派专人去加强领导。各个公社也采取同样办法加强对生产队的领导,切实保证种好晚茬麦。 mBr品论天涯网


第4版()
专栏:

  寸土不闲,扩大麦播面积
河南鹿邑县贾滩人民公社按照“多种多收”的方针,千方百计节约土地、开垦荒地,扩大了麦播面积。
这个公社除开荒三千一百二十九亩土地外,还掀起了“三到边”、“三到头”和“七旁”的扩种运动,争取做到寸土不闲。所谓“三到边”就是,①犁到边,全社二千八百九十六块麦地,每块多犁一犁子,按五犁子折一分地计算,可扩大五百七十九亩;②垅沟打到边,全社一千二百四十五条大垅沟,每条多种一分地,可扩大面积一百二十四亩;③耩到边,每块多耩一垅,每五垅折成一分地,可扩大面积五百七十九亩。“三到头”是:①犁到头,全社每二十块麦地多犁一分地,可扩大播种面积六十二亩;②耩到头,每二十块地多耩一分地,可扩种一百四十五亩;③横垅沟打到头,每五十条垅沟多种一分地,共可多种六十二亩。另外在“七旁”,即在路旁、塘旁、坑旁、坟旁、河旁、井旁、宅旁可扩种一千三百四十五亩。连同开荒,全公社可节约和挖出土地潜力共七千七百六十二亩。 mBr品论天涯网


第4版()
专栏:

  远田薄地争高产
安徽寿县小甸人民公社加强远田薄地的耕作管理,力争块块种好,亩亩丰收。
小甸公社今年秋种麦田中远田薄地面积占35%。由于过去对远田薄地采用广种薄收方法耕作,因而产量往往比好田近田要少几成。造成远田薄地低产的原因,除自然条件较差外,主要是:种的差,浅耕肥少,稀植撒播,白田播种,管理差。
公社党委根据以上情况,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组织干部和社员算账、对比,开展辩论。全社十万九千亩麦田中三万亩是远田薄地,如果加强耕作管理,每亩至少可多收九十斤,全社就可多收粮食二百七十多万斤,相当于去年夏季总产量的47%。小甸大队在辩论中举例:刘岗生产队五十亩远田瘦田,由于种得好管理得好,结果每亩平均产量达到一百三十六斤,接近好田产量;而回郢生产队三十多亩远田,由于种和管理差,收成只够种子。经过对比,使社员认识到“种地在人”、“一分功夫一分收成”的道理。在认识提高的基础上,公社采取措施,大力加强远田薄地的耕作管理工作:(一)全面推行“包任务、包时间、包产量”的三包合同,使生产任务进一步落实,保证将好田坏田、远田近田一齐种好管好;(二)保证远田同样施足基肥,采取远田施细肥、近田施粗肥、就地积造、远田肥料提前下田等办法,要求每亩施粗肥三百担或细肥二十五担;(三)先种远田后种近田。根据远田地力薄、生长慢、苗弱等特点,适当提早播种,增加生长期和加强抗霜冻能力,促使远田早熟。(四)组织专业队,开展相互协作,支援远地多、人畜力不足的队;(五)根据远田费工的程度调整包工和劳动定额,作到多劳多得。采取以上措施后,干部和群众开始重视了远田薄地的耕作。马集大队原先计划把一千二百多亩远田全部作春茬田,现决定全部改为秋种,组织力量进行突击翻犁。小甸大队有八百亩远田原来只犁一交,现都犁两交,决心改变白田下种习惯。 mBr品论天涯网


第4版()
专栏:

  帮助落后队种麦
山东文登县宋村公社在秋种中注意帮助落后队,使全社秋种工作平衡发展。
这个社共十八个生产大队,秋种一开始就有山后、大泽头、硝滩、南桥四个生产大队落后于其他生产大队。公社党委发现这一情况后,认为这四个大队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今年秋季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水灾,因此有些干部和社员,产生了消极畏难情绪。为了帮助这四个队克服畏难情绪,公社党委首先同四个大队的负责干部在一起分析了今年的农业生产情况,使这四个大队认识到今秋虽有一部分作物遭受了水灾,但全年来说还是丰收的。通过这一分析,四个大队的领导干部心里有数了。接着,公社党委又组织这些大队的干部和社员参观了宋村大队,看见这个大队的社员冲天干劲,领导干部都和社员同吃、同劳动,宋村大队在秋种中也存在着劳畜力不足的困难,但他们并没有向困难低头,而是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千方百计克服了困难,因而小麦播种得又快又好。
在公社党委的帮助和通过现场参观,使大泽头等四个大队的领导干部都自觉地检查和批判了右倾保守思想,表示一定要鼓足干劲,带领群众迎头赶上先进队,把小麦适时种足种好。大队的各级干部层层深入,加强领导,并从各方面抽调了一切可以抽调的劳力加强秋种战线。这四个大队又开展了队与队、人与人之间比干劲、比出勤、比工效、比质量、比进度、比适时播种、比干部带头的“七比”红旗竞赛运动。大泽头大队劳动出勤率由80%提高到120%,南桥和硝滩两个大队由原来出勤85%提高到110%。工作效率最低的也比原来提高了50%,多者提高一倍以上。
由于以上措施,全社到9月26日,已播种小麦一万九千亩,完成了早中茬小麦的98.5%。 mBr品论天涯网


第4版()
专栏:

山东济南市历城县港沟公社根据历年小麦合理密植的经验,今年在播种技术上,分别土质好坏采用不同的密植方法。这是港沟生产管理区第六生产队在用“三腿耧”播种。 新华社记者 徐庆福摄 mBr品论天涯网


第4版()
专栏:编后

  地在人种
“远田”,由于边远莫及,“薄地”,因为自然条件差,所以一向为人们所忽视。它们长期以来的共同命运是低产,甚至被荒弃!这些田地的命运应该是得到改变的时候了。
安徽寿县小甸公社通过算账,发现全公社共有三万亩远田薄地,只要加强耕作管理,每亩至少可以增收九十斤,全部增收粮食则相当于去年夏收总产量的47%。这是一个不可被轻视的增产潜力。哪一个公社或生产队没有自己的远田薄地(或多或少罢了)?如果都来算算账,都像小甸公社那样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强耕作管理,那么全国就可以从这些一向被人们忽视的土地上夺取大量的粮食!地在人种,多出“一分功夫”,总会多有“一分收成”! mBr品论天涯网


第4版()
专栏:

  普及农业科学的课堂——小农场
  李琦 长俊
人民公社化后,山西运城县群众性的农业科学试验园地——“小农场”。大量地发展起来。这些“小农场”把老经验同新技术结合起来,把干部和群众中对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的各种不同意见,都拿来进行对比试验。它成了人民公社普及农业科学知识的课堂。
公社大办“小农场”
“小农场”——这朵鲜花是从1954年在西张耿乡星火农业社开放起来的。由于农业社的范围小,各方面条件有限,所以一直没有在全县大量地推广开来。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办小农场在全县很快形成了风气。全县十一个公社一百六十一个管理区,已经有一百二十一个管理区办起了“小农场”。这些农场总共占耕地二万一千多亩,占全县总耕地1.1%。参加的人有一千六百多人,其中有老年、中年、青年和妇女。著名的农业技术能手曲耀离、王运升、郭振西的成长都是和“小农场”分不开的。几年来,通过“小农场”,在全县培养出农业技术人员有六千一百多人;经过试验,推广了新技术一百多条;经过杂交培育了十一个小麦新品种、十六个棉花新品种。所有这些,对棉麦连年增产起了显著的作用。
一切通过试验
小农场一般的都是管理区的直属生产单位,但它又不同于普通的生产队。它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根据生产需要进行试验,试验成功就立即推广;群众有什么争论就作什么试验,唱“对台戏”,让争论在事实面前落实定案。目前全县争论的技术试验项目就有八十七个;它还担负着培养优良品种的任务,各个小农场试验的作物品种就有一百二十一种。
办了许多年“小农场”的生产队,对作物密植、深耕、施肥等的极限和互相关系就比别人心里更有底细。比如,在去年大跃进的形势下,考老公社考老管理区坚持了“一切经过试验”的原则,在小麦的密植程度上就比较合理,这是因为他们通过“小农场”的历年试验,从实践中懂得了过密不利于通风透光的道理。今年这个管理区四千八百多亩小麦全是旱地,比去年增产62.14%,成为全县旱地小麦大面积丰收的冠军。于乡公社王村管理区小农场,对于过去认为被洪水漫过的地无法耕作和保证全苗的问题,经过试验,终于找到了“翻起生土、晒成阳土、耙成细土、多上粪土、种在湿土”的“五土法”来耕作,这种办法运用到大田,保证了小麦全苗。通过试验推广到大田去的技术操作,在西张耿小农场就有一百六十九条,因此群众热情地把小农场叫做“生产队的参谋部”。卿头公社社员们还为小农场写了一首诗:
小农场自己办,
有争论就试验,
想不通亲眼看,
再不信等兑现。
这些巧言妙语恰如其分的反映了小农场的实际情况和它所起的作用。
最好的课堂和教材
“小农场”还是培养农村初级农业技术人材的学校。龙居公社几年来受农业土专家王运升的影响和培养,把小农场当课堂,小农场的庄稼为教材,本着“用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做什么”和“学用一致”的原则,培养了大批青壮年技术骨干。据统计,这个公社现在有七百九十五人懂得了棉麦主要虫害的习性和防治的方法;有五百八十九人学会使用和简单修理喷雾器和喷粉器的技术;有五百三十四人学会了小麦、棉花、玉茭的杂交技术;农民王超义经过在小农场的学习操作,现在成为西张耿村技术夜校的教员。运城公社大渠管理区的农业中学,就是在小农场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这所中学种着三百亩地,学生在这里半耕半读。高小读过一年的曲乃琦,在农业中学学习了两年后,又被公社保送到运城农业专科学校深造,现在成为公社的兽医。
干部和群众共同提高
中共运城县县委书记也大都参加了小农场的试验工作。他们和农民共同搞试验,使自己的实践和群众的实践互相结合,互相提高,以便更好更具体地担负起领导工作。比如,今年的棉花宽窄行播种法,所以能够在全县推广,就是县委书记们去年在小农场和农民共同试验成功后,使自己的实践和群众的实践相一致了,通过开现场会,组织传授,才有效地把这项先进经验推广到大田。于乡公社百户管理区党总支书记张来成、主任王中流,去年没有搞小农场试验,就强迫群众接受自己凭主观布置的一套办法搞生产,结果生产没搞好,在全公社竞赛榜上成了“蜗牛”;在整风中,群众贴了五百多张大字报,批评他们的作风。他们接受了教训,办起了小农场,并且和“十姊妹”小农场唱“对台戏”,小农场变成了会堂,变成了指导生产的办公室,形成了大田生产按小田试验办事的制度,这样一来,今年这个管理区的生产搞得很好,在竞赛榜上坐着“火箭”飞跃前进。
几点经验和教训
运城县在办“小农场”的六年过程中,摸索到以下几条经验:
第一,要允许试验者失败。作试验是难免失败的。怎样对待失败?这对办好小农场是一个很关重要的问题。卿头公社王西管理区小农场的试验者们,去年试验的密植小麦,每亩下种一百一十斤到四百斤,结果因为过密失败了。一部分人就说:“白馍馍不吃,用脚踢哩。”有的人讽刺地说:“小农场搞得好,麦子长得像牛毛。”甚至有人公开骂小农场的试验者是“败家子”。面对这种责难,这个小农场的试验者们灰心丧气了,向公社领导上提出了“打退堂鼓”的计划。可是公社党委向他们说明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县委了解到这种情况后,也在干部和群众中大讲特讲,不要怕失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大大鼓舞了试验者,树立了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这样就使小农场更加巩固了。现在全县所有的小农场,都办得很有声色,试验花朵,朵朵鲜艳!
第二,试验的目的和任务必须明确。试验是为了推广,是为了大面积丰产,是为了整个农业大跃进;不是为了赶时髦,不是为了好看,不是为了试验而试验,它担负着用事实解决对新的农业技术争论的矛盾。几年来,多数的小农场坚持了“一切试验”落脚于大田推广的原则,把那些行之有效、但在群众中还未被完全接受的技术问题作为试验的中心,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如西张耿小农场,试验的玉茭宽窄行定向播种法,现在每棵上有两个到三个八寸到一尺的穗子,估计每亩可收两千斤。全公社的技术员们参观后,都说是好经验,计划在下年大田推广。北相公社北相管理区劳动模范金玉绪领导的小农场,今年在淤土地试种了棉花,有保守思想的老年人知道后说:“金玉绪能够用脚尖走路哩,淤地种棉花,丢人没深浅”。金玉绪没有管那些热讽冷刺,坚持试验,根据地质特性加多中耕的次数,以便土壤经常保持松软,现在棉花生长非常好,每亩预计可产籽棉八百斤。老年人参观后都说:“老脑筋不中用了,新社会新事情就是多,咱们过去只说淤地不能种棉花,可谁也不作试验。”
第三,坚持两个“三结合”。就是干部、农民、技术人员“三结合”;青年人、壮年人、老年人“三结合”。这样能够互相提高,使试验和实践相统一,便于在大田中推广,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一道办小农场作用更大。永济公社和社员座谈如何办小农场问题时,有一个社员说:“光我们办小农场、搞试验作用不大,因为我们试验成功的东西领导没有经过试验,有时会不相信,这就难以推广;相反,没有我们参加,光领导干部搞也不行,因为他们试验成功的我们也会不相信,同样是不好推广。要搞还是一块搞。”
第四,和农业中学结合起来,会更便于小农场的巩固。农业中学对于农业技术的试验比较系统,又有固定的人员,劳力问题好解决。运城公社大渠管理区的农业中学和小农场的结合就是一例。这里是校场合一,它也是管理区的一个生产单位,管理区给规定生产任务,供给所需的农具、牲畜和其他投资,包工包产,超产奖励,收入归管理区,学生们和社员们劳动一样记工分,秋后参加分红。这样办开始有人担心学习、生产“两耽误”,结果却是学习生产“双丰收”。(附图片)
山西运城县龙居公社西张耿大队的小农场和山西农学院师生共同试种了十亩水稻。这是山西农学院的师生和县、公社、小农场干部在地头总结水稻培植经验,准备明年种双季稻。 新华社记者 花皑摄 mBr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