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
专栏:十年颂歌
民族大团圆
竞明
怀仁堂灯火辉煌,乐队奏着庄严的颂歌,我们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带着微笑,站在灿烂的五星红旗前面。掌声像阵阵春雷滚过,四十几种民族的代表依次趋前,紧紧握住毛主席温暖的手,献上自己民族最珍贵的礼品,为领袖披戴上自己民族的衣冠。他们把各民族的爱献给祖国,献给自己的领袖。第一个国庆大典节日里的这个献礼大会,是我们全国各民族代表第一次在领袖身边的大团聚。
而今,正当举国欢度十周年国庆,一千一百多名少数民族代表踏过沙漠,越过海峡,翻过雪山,跨过草原,从四面八方汇集北京。他们不仅带来千百万人对祖国、对党和毛主席的热爱,还带来了各少数民族建设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丰功伟迹。祖国啊,在你几千年的历史里,哪一个年代有过这样欢乐融融的民族大团圆?
十年了,多么光辉灿烂的十年,我们把罪恶的民族压迫制度送进坟墓,我们创造了各民族自由、平等、幸福的今天!
北京升起了灿烂的太阳,各民族人民坐了江山!六百多人的赫哲族,和六亿人口的汉族同样享有一切权利,原始森林里的游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少数民族只占全国人口6%,可是,在全国最高权力机关的会议厅里,却坐满14%以上的代表席。大凉山上受尽熬煎的女奴隶尼木果果,在右江两岸坚持三十年游击战的僮族战士赵世同,还有祖祖辈辈在内蒙古草原给人放羊的胡和勒泰,你们,在旧社会被踩在脚底下,如今,和国家领袖平起平坐,含笑登上六亿五千万人民的讲坛!
党和政府把每一个民族都摆在心上,中央访问团、慰问团从首都走向各方。天山南北,蒙古草原,湍急的大渡河,巍峨的长白山,哪一处没有留下访问者的脚印?党的关怀温暖了千百万颗心,在那些欢乐的日子里,多少人噙着热泪,紧紧拥抱北京来的亲人;多少人倾诉出往日的苦难和翻了身的欢欣。从折多山、雀儿山直到金沙江边,许多藏民为了要和慰问团会见,带着帐篷、糌粑走上好几天;许多人家在屋顶燃起松烟,打着锣鼓,吹起海螺,狂歌曼舞地前来迎接。载着访问团的列车,还没有到达延吉,三万多人拥向车站,高举无数火把和鲜花。鲜花、火把、歌舞和欢笑,陪着“毛主席派来的人”横穿整个国家、走完了二十多万里的行程!访问团把中央的深厚关怀送到边疆,又把少数民族对党和毛主席的热爱带了回来。
从边疆到北京千山万岭,但却有几百个少数民族致敬团、参观团接踵来临。阿尔泰山区的哈萨克骑士,松花江畔顶着水罐的朝鲜妇女,哪一个不对北京深深地眷恋和感激?在旧社会,他们多少人吃完野菜吃树叶,披着破布、兽皮、烂毡片;多少弱小民族被反动统治者用掠夺、屠杀,撵进了不见日月的深山老林,而今,千年的苦难成过去,奴隶们成了自由的人。库尔班·吐鲁木,你这个在农奴主牛棚马圈里长大的老汉啊,你做过二十三年的农奴,又给地主当了三十一年的牛马,你怎能忘记是谁把自己从地狱接到人间。葡萄熟了,你为毛主席挑出一包最好的葡萄干;包谷丰收了,你拣几个最大的寄给毛主席。你终于来到日夜思念的北京,把党的叮咛带给你昆仑山下的乡亲。少数民族梦寐以求的自治权利,鐫入了国家的宪章。在全国所有聚居着少数民族的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像春天的花蕾,争相开放。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发展,党在汉人占人口多数的民族杂居地区,也说服了汉人,建立起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乌鸦无树桩,苗家无地方”“只见瓦钵煮饭,哪见苗人当官”,这是苗族千百年悲惨生活的总结。如今,苗家有了自己的自治地方,苗家选出了自己的州长、县长。
党教养出来的“新汉人”,像是友谊的种子撒遍每一个民族地区。他们把帮助兄弟民族,当作自己最光荣的责任。当呼啸的北风卷着鹅毛大雪的深夜,汉族医生王玉儒骑着马,在茫茫无际的草原上奔驰。草原上没有一星火光、一个行人,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寒刺入背脊,王玉儒几次摔下了马,又从几尺深的雪地里爬起。大夫啊,你是为谁去解除病痛,还是去迎接哪一个蒙古婴儿的诞生?在云南潞西县西山弄炳,有几位受人尊敬的汉族“阿娃土拉”(景颇话:父亲老师)。他们走出繁华的城市,到祖国边疆这云端里的高山上来“扎根”,是他们教会刻木结绳纪事的景颇民族,第一次用纸笔写字作文。这些忠心耿耿的“新汉人”,在生活斗争中和少数民族兄弟同呼吸、共命运!1958年春天,碧罗雪山的西边烧起熊熊篝火,傈僳族,怒族农民正在大修水利。可是,既缺炸药又少工具,大雪封了山,国家运来支援的物资被阻留在山的东边。就在这时,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三百多个汉族干部和小学教员,爬过拔海四千多米的雪山,用脚踏开了深深的积雪,把十万多斤水利器材和种籽,一包一包地背过雪山。到秋天,傈僳人、怒人争得了破天荒的丰收年。
日夜守卫着祖国边疆的人民军队,是团结的桥梁,幸福的使者。多少战士第一次走进兄弟民族家门的时候,背包里放着“见面礼”——一包包种籽和针、线。有时,大雨淋湿了背包,他们便把种籽藏到怀里,紧贴着自己的心。他们的战马,用来给老乡犁地;挖过战壕的铁锨,在为老乡铲田;他们用自己的血液拯救垂死的病人,用自己的身躯给兄弟民族挡退洪水。他们一锤锤、一镐镐,为了给兄弟民族铺平幸福的道路!你可曾听说过当年陕甘宁边区的三五九旅?他们在南泥湾屯垦开荒;他们英勇地保卫过延安;他们南征北战,踏遍了祖国的河山,而今,又在天山南北和新疆各兄弟民族一起,开天辟地,在戈壁滩上竖起成群的工厂,把几百万不毛之地变为新疆各民族的粮仓!
在党的领导下民族团结,使我们的革命斗争赢得了胜利;民族团结,在宏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迸发出战无不胜的威力!在克拉玛依,各民族的建设大军把万里荒郊变成了井架林立的“石油城”。在古人惊叹“连峰际天焉鸟不通”的苗岭,各民族铁道大军铺铁轨、凿隧道,在苗家门前唤来了“飞龙”。内蒙古自治区的白云鄂博,几百年前就叫“巴音敖包”(蒙古话:铁山)。多少年代过去了,铁山仍是铁山,旷野仍是旷野。然而,曾几何时,沉睡的草原已经苏醒。全国各地伸出支援的手,千里迢迢地把人材、技术、设备送去,各民族的钢铁大军,把巴音敖包变成了祖国的三大钢铁基地之一。如今,许多和牛羊作伴的蒙古牧民,走进了工人阶级的行列;手无寸铁的内蒙古高高托起了世界第一流高炉,迎接祖国第十个胜利年!
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进军的号角。各民族正万马奔腾地一齐唱着跃进的歌!在人民公社大家庭里,各民族兄弟一起劳动,一起生活,取长补短,互相帮助,用阶级友爱洗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很多地区、很多企业单位和人民公社,在民族之间无私地支援劳力、种籽、肥料、机械设备……。他们做到了“一个民族有困难,所有的民族来承担”,这是何等伟大的友爱!甘肃东乡族自治县是个“天旱一把刀,下雨一团糟,秋季发洪水,啥也不见了”的地方,附近几个县的两万多回、汉、保安族社员,自备粮草,从平原开往拔海二千多米的高山,苦战九月,帮助东乡族兄弟把河水牵上山巅,使十六万亩干渴的土地,长出了丰硕的庄稼。民族间的大团结、大协作,焕发着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芒。
在气势磅礴的大跃进中,各兄弟民族人穷志气特高,他们喊出“学先进,赶先进,在汉族帮助下赶上汉族”的响亮口号,和汉族人民广泛地建立了亲密友谊。云南省金平县在一年当中,有七千多个少数民族代表到内地学习,又接待过几百名汉族地区派来的技术员和老师傅,全县掀起了全面学习汉族先进经验的生产热潮。过去,这个县连钉马掌的钉子,也要向内地要,如今,简易机械也能自己制造。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挑选了早在1955年闻名全国的千斤县——广东潮安,作为追赶对象而提出竞赛,十万多人在挑战书上写下名字,潮安三十万汉族社员签字应战。从此,这两个相隔三千里的兄弟县,互派代表,互传书报,交流经验,走亲戚似地来往不断。潮安缺良种,三江翻山越岭送去二十四万斤,潮安的潮州蜜柑树苗,也在三江的连绵山峦里生根。1958年竞赛结果,双方一起出席了全国社会主义农业先进单位代表会议。
我们的胜利使全世界和平人民欢欣鼓舞,使帝国主义和国内外反动派胆颤心裂。敌人梦想勾结西藏的上层反动集团,来分裂我们的祖国。但是,六亿五千万人民的铁拳,转瞬之间把一小撮西藏反动分子的叛乱锤得粉碎!西藏的平息叛乱,不仅使百万农奴获得了解放,而且使得我们伟大祖国的统一和团结更加坚如磐石,固若金汤!
看吧,在那阳光普照的世界屋脊上,一百多万刚刚打碎枷锁的西藏农奴,正在第一次收获自己的黄金般的青稞;在那浩瀚的新疆戈壁滩上,出现了大片的绿洲,喷射出一条条黑褐色的油河;在那美丽的蒙古草原上,浓烟滚滚的烟囱举向青天,羊群像团团的白云在地上转;在那绿色海洋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电灯代替了繁星万点……。你听,就在这广袤而多采的大地上,各民族人民正用千万支欢乐的乐曲,合奏成雄浑豪壮的颂歌。这是团结的颂歌,这是胜利的颂歌!
第8版()
专栏:
我也庆祝
〔尼泊尔〕 西狄·嘉拉恩·希雷士塔
啊,中国,我满怀喜悦,
以祝贺作为礼物,
注视着冲破黑夜的
金色的黎明。
你那满脸笑容,
焕发着世界和平的光芒,
脱去了破旧褴褛的外壳,
你已换上了新的容貌,
使每颗心里充满了信心。
现在你们已经站立起来,
成为世界和平的信使,
你们唱着多么幸福的歌曲
——婉转动听,回响不绝。
啊,中国,你是多么珍爱
这次解放——
它曾是一颗丢失了很久的珍宝,
历尽艰辛才又获到。
啊,你的解放已显出光芒,
你们甚至废寝忘餐,撇弃享受,
使辉煌的成就成倍地增大,
震惊了全世界。
你们这场欢乐的庆祝,
显示着所获得的自由和增强的力量,
它在每一颗心中激起回音,
带来了长青不逝的春天。
你们的这场庆祝,
是无比欢乐的泉源,
因为你们是在各尽其职的劳动的道路上前进,
使光明的目标越临越近。
今天每一个亚洲人胸怀都大为宽广,
哭泣和绝望的黑夜已经逝去,
希望的晨歌已在歌唱。
为什么我不应该把这个节日当作我自己的胜利?
我要和你们同声歌唱,
和你们齐步舞蹈。
在你们欢庆胜利的浪潮中,
站着像毛泽东那样的领袖,
他久经考验,献身给人民大众,
我也在这浪潮中获得了欢乐和幸福。
(陈尧光译)
〔注:此诗是作者参加我国国庆观礼后所写。原文是尼泊尔文,由作者及尼中友好协会代表团团长普尔纳·巴哈杜尔共同译成英文。〕
第8版()
专栏:
边疆
——祖国颂
韩北屏
祖国边疆的山峦像一道长虹,
迤逦数万里从东北绕向西南,
葱岭森林绿喜马拉雅戴玉冠,
横断山脉孔雀展翅彩色斑斓。
四海之水拍击着壮丽的海岸,
起伏的波涛筑成了碧玉栏杆,
星罗棋布的岛屿像俊美珊瑚,
晶莹的明珠是海南岛和台湾。
祖国的边疆飘扬着两面大旗,
一面绣着和平一面绣着友谊;
好客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
晴空下白鸽飞翔衔着橄榄枝。
边疆上用鲜花扎成欢迎拱门,
拱门下簇拥着五大洲的客人;
黑非洲的使者带来赤道激情,
拉丁美洲的朋友请拂去征尘;
亲密的同志们来自兄弟之邦,
温暖的友情充实他们的行囊;
高举反殖民主义旗帜的战士,
他们在这里畅饮浓郁的酒浆。
祖国的边疆呵神圣不可侵犯,
环抱着祖国大地巩固而坚强;
对远道而来的客人露出笑容,
对强盗们就伸出钢铁的臂膀。
强盗们如同那些丑恶的鳄鱼,
曾经成群结队地爬上了海滩,
又如同那些饥饿凶残的狼群,
嗥叫着张牙舞爪奔窜在山间。
打掉它们的牙齿斩断那利爪,
抓住那尾巴扔进激怒的波涛,
猪鼻伸进花园必须受到惩罚,
对侵略者绝对不能宽恕轻饶。
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的人民,
中国的领导是久经考验的党,
伟大的党领导着伟大的人民,
建设着和保卫着祖国的边疆。
高声赞美你呵,祖国的边疆,
你维护着自由而幸福的土地,
你又是世界和平的坚强保障,
你今天闪耀着更夺目的荣光。
(注“祖国颂”这一组诗,共十首,这里发表的是其中一首)。
第8版()
专栏:
“春雷”振奋人心
李超
1927年,湘江两岸响起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春雷”。春雷唤醒了蛰伏的生命,革命的浪潮掀动了暴风骤雨般的农民革命运动,在我们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激动人心的事迹。中央实验歌剧院演出的“春雷”就正是反映秋收起义前夕湘江两岸农民革命斗争的故事。县农会领导人唐震和工作人员潘亚雄,发动群众组织农会,领导了莲子湖边的农民向土豪潘容斋等人进行了斗争,在斗争中成长了青年农民叶小荣,培养了农村姑娘满妹子。但是这个农民革命运动在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下,牺牲了许多革命同志和农会的积极分子,给革命造成了损失。这血的经验对革命者来说只是一次深刻的教训,却动摇不了无产阶级革命志士的信心。作者就以这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心和热情,磅礴的气势,通过歌剧艺术的形式表现了这一有意义的思想主题。
“手栽黄秧心发愁,弯腰折背累半死,到得秋来归谁收?莲子湖畔种田人,糠皮红薯难糊口。”开场的这个合唱正道出1927年湖南农民心底的苦痛和仇恨,为整个戏的发展埋下了冲突的根源。随着剧情的发展,由潘大爹唱出土豪潘三逼死腊梅姑娘的一段故事,这就更形象地把阶级矛盾向前推进了一步,但是真正的矛盾开始还是在潘三和潘容斋上场以后,他们把满妹子劫夺到潘家去,还想抓住正在兴起的农会,继续操纵农民的命运。但是发动起来的农民再不畏土豪劣绅的威迫,农民们在党的领导下办起了农会,拿起了武器捉到了潘三。这个尖锐的、胜利的阶级斗争却被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者葬送了,让潘容斋等劣绅和公开叛变革命的北伐军官李国梁等人得逞,企图收编农民武装,捣毁了农会,杀害了革命的干部和农民。这一敌我矛盾冲突贯串着全剧,观众时刻在关心着农民革命运动的成败。同时,全剧还贯串着另一种斗争,那就是左与右的两条革命路线的斗争,作者安排了易宗秀这样一个右倾的知识分子,在群众运动面前忧心忡忡,深恐得罪了土豪劣绅,当群众起来的时候,他经不起地主土豪的哀鸣和恫吓,他既怜悯他们装出的可怜像,又害怕他们的威胁,结果只有妥协,放走了敌人。当出卖革命的李国梁阴谋破坏农民武装的时候,右倾的易宗秀就吓得站在敌人的方面和坚持斗争的唐震争吵,最后终于脱离了革命。作者通过这个矛盾的发展,描述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右倾机会主义者看待群众革命运动和对付敌人的两种不同态度,刻划出无产阶级的革命者与动摇分子的生动形象。
作者掌握了对抗性的敌我矛盾和革命内部矛盾的发展、转化来反映一个革命历史题材,无疑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设计、安排;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这两个矛盾的内在关系还没被充分挖掘,两条线索的发展还没能完全纠缠在一起,戏剧动作若断若续,藕断丝连,不能一气呵成。比如剧中所描写的敌我矛盾,所以引起了春雷般的农民运动,正是由于阶级矛盾发展的更加尖锐,因此要求戏中能把这一阶级压迫、剥削的矛盾的本质,形象地表现得更深刻生动。但在这剧本中所写的是以唱词概述了阶级压迫,而形象的、具体的艺术描写却是地主阶级不把穷人当人任意践踏,当然这也是剥削阶级本质的一个方面,但是我们对阶级斗争的描写绝不会只限于潘三把腊梅逼死,抢走了满妹子,特别是当农民革命运动已经起来的时候。因此本来很强烈的戏剧动作不但不能概括土豪劣绅的压迫,反而使人感觉戏中的矛盾不够结实可信;不但满妹子被劫的矛盾还没能和整个的阶级矛盾拧紧,就是潘亚雄深入伯父家里探听土豪劣绅的密谋这一敌我矛盾的推进也还欠充分发挥。按说县农会的干部回到虎狼窝的伯父家里,从立场的敌对,从亲属间的复杂关系来看,这场戏应该是把矛盾推向更尖锐更复杂,但是,作者也许为了使戏不单调干巴,却又拉到李国梁要娶潘亚雄的男女关系上去了。当然我们不反对这些细节的描写,但是我们更希望这些情节更合乎那个典型的规定情景,使这些描写更合情入理。因为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即使是李国梁对潘亚雄真有爱慕之心,他也不会在这时机和一个革命党结婚,所以如果把这一情节安排的更合理,不但会更深的挖出土豪恶棍的本质,也可以把人物性格刻划的更细致,把矛盾拧的更紧。
在剧中革命内部的矛盾发展、转化和敌对矛盾的关系,应该说是写得好的。首先作者不但描写了唐震、潘亚雄,潘大爹、满妹子等人物,也塑造了一个右倾的典型形象,不管他在害怕群众斗争的时候,还是在敌人面前大发慈悲的行为,以及他的言谈论调,都使观众不禁发出笑声。这种表现是由于他的阶级出身所致。当群众运动起来后,的确就不是绘画绣花,轰轰烈烈的革命会使那些站在后头指手划脚的人见而生畏,他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站到对面来反对农民运动。他们对敌人喊的“糟得很”听着顺耳,敌人闻到他们的气味相投也就来进行拉拢、收买。但是在这戏中作者还没有紧紧的抓住潘容斋化装逃跑遇到易宗秀的戏,和李国梁企图收编农民纠察队的场景,写出敌人从堡垒内部进攻的阴谋,要精练的把这矛盾揭示出来,而不要更多的笔墨去描写易宗秀个人的恋爱矛盾和可笑,如果在这里多留些篇幅更好地把潘亚雄的斗争行为以及对满妹子的帮助教育的戏加强,使戏更有机会刻划革命的春雷唤醒了觉悟的农民;这样,也许会使两条线的矛盾冲突结合的更紧,使矛盾更复杂尖锐,更富于戏剧性,更能深刻的刻划人物,发挥主题,也更能感人而有说服力。也许因之更能集中,更能突出唐震在领导工作中的机智果敢,更能使潘亚雄那坚定、英勇的品质愈加鲜明,也更能描画出叶小荣和满妹子等人在革命运动中逐步的成长,使观众看到更光辉的革命远景。
第8版()
专栏:
远征沙漠
影片“远征沙漠”记录了中国科学院治沙队探问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的情景。当治沙队进入沙漠深处以后,它那无情吝啬的性格逐渐显露出来了。它不给来客一根草、一滴水、一个居民。治沙队在沙漠中发现了一个名叫“黑城子”的古城遗迹。但迎接他们的是一个颓败不堪杳无人迹的废墟。不过巴丹吉林总还在最后用有点像直升飞机的黑甲虫、极善于打洞的小跳鼠、名贵的肉从蓉、稀有的泉水接待了他们;最慷慨的要算它让他们进入了它的一个宝库——还没有名字的大盐池。帮助沙漠除去它身上的风灾以后,巴丹吉林才会变得慷慨起来。这也是治沙队的目的。 〔辛萱〕(附图片)
“远征沙漠”里的一个镜头
第8版()
专栏:
徒劳
迟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