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
专栏:
中苏友谊万古长青
——庆祝中苏友好协会成立十周年
中苏友好协会秘书长 钱俊瑞
正当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这个伟大节日的时候,今天我们又欢欣鼓舞地庆祝中苏友好协会诞生的十周年。在此期间,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同志的第三次来到我国,苏联苏中友好协会派遣了以吉洪诺夫同志为首的代表团前来祝贺我国国庆和中苏友好协会成立的十周年,更加增强了节日的气氛。战无不胜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把我们两个伟大国家团结得那么紧密,那么坚强,这不能不使我们的敌人发抖,使全世界人民充满着喜悦和希望。就在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发出了伟大的号召:“我希望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极大地发展和巩固起来”。刘少奇同志在1949年10月5日中苏友好协会的成立大会上指示我们:“中国历史从此已经进入一个完全新的时代,这也就使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进入一个完全新的时代。现在世界上已经没有一种力量能够阻止与破坏我们两国人民的友谊与合作了,我们两国人民的友谊与合作,从此可以无限量地发展和巩固起来了。”同时,刘少奇同志明确地提出成立中苏友好协会的目的,“就是要增进与巩固中苏两国人民的兄弟般的友谊和合作,促进中苏两大民族的一切智慧和经验的交流”。
过去的十年,正是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合作不断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大民族的智慧和经验日益充分地交流的十年。大家知道,我们两国之间的友好互助关系,是以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和完全平等的原则为基础的新型的国际关系。还在我国建国之初,两国就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共同保卫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果实,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接着中苏两国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和外交方面就展开了全面的互助和合作。
十年来,中苏两国签订了一系列的有关经济合作和技术合作的协定和协议书,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建设,促进了两国国力的壮大和繁荣。从1950年签订中苏贸易协定以来,两国的贸易额不断地增长。1958年,中苏两国的贸易额比1950年增长了三倍半,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45%,而到1959年上半年又增长到49%。
在我国经济恢复时期,苏联贷予我国大量的资金,帮助我国经营管理石油、有色金属、民航和造船等现代化企业,帮助我国新建和改建五十个大型企业。所有这些,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起了极大的作用。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苏联帮助我国建设的重大项目共有二百一十一项(以后合并为一百六十六项)。1958年我国进入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的时期,苏联对我国的援助又进一步加强。除了继续帮助我国建设过去已经协议的项目以外,1958年8月和1959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又先后签订协定,根据这些协定,苏联将另行帮助我国建设一百二十五个大型企业,其中,有在1959年到1967年期间建立的七十八项关键性的大型工业企业和发电站。显然,苏联政府和人民给予我们的这些巨大的援助,对于我国发展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必将发生重大的作用。
十年来,苏联不仅为我国的建设提供了最好的设备,同时还提供了精湛的技术。到1958年底为止,苏联除了接受我国派遣三万八千零六十三名实习生到苏联的工厂企业实习以外,还派遣了七千多位专家来我国帮助各项建设工作。苏联专家以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与经验,帮助我国建设新的骨干工业部门,解决许多科学技术问题,并且帮助我国培养大批的科学技术干部。十年以来,苏联在提供科学技术最新的研究成果方面,也给予我国极大的援助。1956年,苏联派遣大批优秀科学家协助我国制定了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1958年,中苏两国又签订了关于从1958年至1962年共同进行和苏联帮助中国进行一百二十二项重大科学技术研究的议定书。中苏两国共同进行的这些科学研究活动,大大地加强了中苏两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合作,特别是对于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提高,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也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中苏两国在文化方面的合作同样有了辉煌的成果。在1956年签订的中苏文化合作协定,对于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两国的文化、教育、保健、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和电视事业的合作,作了全面的规定,极大地推动了两国人民交流经验和智慧的工作。从1950年到1958年,我国派往苏联的留学生共达一万四千多名,先后学成归国的有八千五百多名,他们正在我国各项建设岗位上发挥着良好的作用。中苏两国十年来互相派遣的文化代表团共一百五十六起,六百七十八人(其中我国派往苏联的八十二起,三百九十五人;苏联派来中国的七十四起,二百八十三人);艺术表演团体四十个,共三千三百六十四人(其中我国派往苏联的十七个,一千五百七十四人;苏联派来中国的二十三个,一千七百九十人),这对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友谊的增进起了显著的作用。特别应该提到当十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中苏友好协会成立的时候,以法捷耶夫同志为首的苏联文化代表团的到来,曾经给我们中国人民,特别是文化界以很大的鼓舞。这次以吉洪诺夫同志为首的苏中友好协会代表团和以丹尼洛夫同志为首、由苏联著名演员乌兰诺娃同志等参加的苏联大剧院的来到我国,将同样地促进中苏两国文化艺术交流的发展和两国人民友谊的进一步巩固。
十年来,中苏两国在世界范围内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方面,进行着密切的配合和合作。十年来的国际形势的发展证明,伟大的中苏同盟是保卫世界和平的最坚强的堡垒。这次中苏两国领导人的会谈再一次地证明中苏两国的团结一致,亲密无间。帝国主义者和一切反动派任何挑拨离间,妄图削弱和破坏中苏两国的友好合作的阴谋是注定要被彻底粉碎的。
中苏两国人民这种伟大的友好合作是光荣的苏联共产党和光荣的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领导两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中苏友好协会作为一个中国人民的社会团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于全民的参加,十年来做了巨大的工作。
十年来,中苏友好协会的最重要的工作是宣传中苏友好和推动我国人民认真地学习苏联。从中苏友好协会成立之日起,每年逢到十月革命节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日,中苏友好协会都联合有关方面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和广泛的宣传活动。在1952年十月革命节三十五周年时中国人民曾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中苏友好月”,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全民性的对苏友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苏友好几乎做到了家喻户晓。1957年十月革命四十周年时,又开展了规模巨大的庆祝活动和宣传活动,使全国人民再一次受到了中苏友好的国际主义教育。在节日期间,苏联人民派来了以苏中友好协会理事会主席安德烈耶夫同志为首的苏联各界人民代表团,前来我国参加中国人民庆祝伟大十月革命节四十周年的活动。这个代表团在中国不仅和六十多万群众见了面,而且带来了伟大的苏联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也带回了中国人民对苏联人民的兄弟友情。中联友好协会配合中苏重大事件,及时地进行宣传或庆祝活动,例如欢迎伏罗希洛夫主席访问我国,苏联人造地球卫星和巨型宇宙火箭的成功发射,1958年8月毛主席和赫鲁晓夫主席举行会谈和发表中苏会谈公报,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和通过共产主义建设的宏伟纲领等,中苏友好协会都曾举行各界人士的座谈会,组织群众性的报告会,编辑和出版大量的宣传资料来进行庆祝和宣传。
十年来,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和各地分会编辑出版了大量的介绍苏联的书籍、小册子、期刊和宣传材料。十年中,共提供宣传材料一千八百二十余种,四千六百五十六万六千余册。口头宣传是中苏友好协会的重要宣传形式之一。据不完全的统计,十年来,中苏友好协会举办的讲演会和报告会共二十万零四千五百余次,听众达一亿六千四百多万人次;其中有历次访苏代表团归国以后的报告,他们以亲眼目睹的事实,生动地介绍了苏联的建设成就,传达了苏联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热爱。图片展览也是中苏友好协会经常运用的宣传工具,据不完全的统计,十年来举办图片展览约十四万五千余次,观众达一亿八千四百余万人次。目前,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的街头、公园都有由中苏友好协会举办的介绍苏联和宣传中苏友好的图片橱窗展览或画廊,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各地中苏友好协会常常有组织地把图片送到工厂、学校、俱乐部和文化馆,进行巡回展览。
中苏友好馆是各地中苏友好协会宣传和介绍苏联、进行中苏友好活动的有力阵地。目前,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哈尔滨、广州、武汉、重庆、包头等二十个大中城市都建立了友好馆或文化馆。它们运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如纪念会、报告会、各种讲座、文艺晚会、电影放映、图片展览、图书借阅等,经常地进行友好、宣传和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大大增进了我国广大人民对苏联的认识,鼓舞了我国人民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增强了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掌握俄语是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和先进科学文化的重要条件。中苏友好协会成立后就把协助政府教育部门开展俄文教学工作看做自己的重要任务。各地中苏友好协会采用了俄语夜校、专业性俄语学习班、进修班、电台广播、函授等方式进行俄语教学工作。总会和一部分大城市的分会编辑了适用于业余俄语教学的教材。目前,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中苏友好协会举办了俄语夜校,学员有六万八千余人;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的中苏友好协会举办了俄语广播教学,有组织地收听学习的人数达二十余万人。
十年来,中苏友好协会每年同苏联的有关方面互相派遣友好代表团或文化代表团参观访问。通过这些代表团的活动。来增进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加强文化交流是十分有效的。例如1955年以苏尔科夫为首的苏联文化代表团在我国访问期间,曾举行了三十五次报告会和三十次座谈会,参加的人有六万多;1954年中苏友好协会访苏代表团在访问苏联期间,也举行三十六次报告会和座谈会,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中苏友好协会联合各个群众团体和其它有关方面共同举行各项中苏友好活动,是一种主要的活动方式。我们经常地联合举办苏联文化科学名人的纪念会,音乐赏欣晚会、画展;中苏友好协会还积极地参加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和苏联和平利用原子能展览会的展出工作和宣传工作。我们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加强了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而且也丰富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且为学习苏联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苏友好协会把向苏联人民介绍新中国人民的生活情况和建设成就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中苏友好协会经常地把我国的学术著作、优秀的文学作品、图片、影片、音乐唱片以及美术复制品等文化资料寄赠前苏联对外文化协会、苏联对外友好与文化联系协会联合会、苏中友好协会以及其他文化科学机关和团体。中苏友好协会还和其他有关单位组织了我国文学艺术、工艺美术、版画、杭州织锦、苏绣湘绣、儿童绘画、荣宝斋木版彩色水印画、中国摄影艺术等展览会到苏联展出,受到苏联人民的欢迎。为了进一步使苏联人民了解新中国,在苏中友好协会和苏联各方面的关怀和协助之下,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创办了俄文“友好”周刊,供苏联人民阅读。
十年来,中苏友好协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以及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对增进中苏友谊,推动我国人民学习苏联,作了不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与苏联人民的关怀和支持,特别是前苏联对外文化协会、苏联对外友好与文化联系协会联合会、苏中友好协会以及苏联驻华大使馆的热情帮助分不开的。我们在这里对我们敬爱的苏联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苏友好协会所担负的任务是光荣而伟大的。宋庆龄会长在中苏友好协会第三次代表会上指出,“我们要把我们两国之间的友谊当作我们两国人民的前途,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前途以及世界和平和整个人类进步事业的前途的基本因素”。伟大的中苏友谊是符合于中苏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也是符合于全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它是全体进步人类的可靠支柱。因此,它是牢不可破的,是永恒的。中苏友好协会的全体会员和全中国人民将鼓足干劲,为不断巩固和发展这个伟大的神圣的友谊而奋斗。
中苏两国伟大的牢不可破的友谊万岁!
第4版()
专栏:
兄弟国家党政代表团到各地参观
蒙古党政代表团到旅大
据新华社3日讯 以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蒙古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尤穆佳·泽登巴尔为首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党政代表团,今天上午在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张苏陪同下,乘飞机前往旅大、天津参观访问。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乌兰夫、外交部第二亚洲司司长陈淑亮到机场送行。
代表团于中午到达旅大。到机场迎接贵宾的,有中共旅大市委第一书记郭述申,中共旅大市委书记、旅大市市长胡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旅大部队首长杜义德中将以及旅大各界人士的代表。
捷克斯洛伐克党政代表团到武汉
据新华社3日讯 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统安·诺沃提尼为首的捷克斯洛伐克党政代表团,在中共中央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陪同下,今天上午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武汉等地参观访问。
陪同代表团访问的还有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汪道涵、外交部西亚非洲司司长柯华。
到北京机场送行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中共中央委员、全国妇联主席蔡畅等。
贵宾们于中午到达武汉,在机场上受到了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湖北省长张体学,中共武汉市委第一书记宋侃夫、武汉市市长刘惠农,驻武汉部队首长陈再道上将以及湖北省、武汉市党和政府其他领导人的热烈欢迎。
下午,贵宾们由习仲勋、张体学陪同,参观了武汉钢铁公司和武汉长江大桥。在武钢,诺沃提尼总统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二号高炉正在出铁的情景,参观了9月30日才开始出钢的新建一号平炉。在参观中,总统不时地同工人们热情握手,关切地询问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公司总经理李一清把武钢建设纪念册送给全体贵宾,并把一枚武钢先进工作者纪念章佩在总统胸前。
在参观高炉以后,捷共中央委员、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外交部部长戴维代表党政代表团全体成员,向聚集在高炉前欢迎贵宾的职工们发表了热情的讲话。他称赞武钢的成就“是中国工业的骄傲”,“它标志着中国的工业化获得了重要的进展”。他还说,中捷两国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和合作正在一天天发展,两国人民今后将继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进一步发展两国的友好关系,巩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戴维部长最后用中国话高呼“中捷友谊万岁”“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万岁”等口号。这时,工人们用雷动的掌声和热烈的欢呼声感谢他的讲话。
晚间,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湖北省省长张体学设宴欢迎贵宾。
保加利亚党政代表团到武汉
据新华社3日讯 保加利亚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国民议会主席团主席吉米特尔·加涅夫率领的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党政代表团,今天上午由中共中央委员安子文陪同,乘飞机前往武汉、杭州、上海、南京等地参观访问。
到机场送行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乌兰夫,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副司长陈伯清。
贵宾们于下午到达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湖北省省长张体学,中共武汉市委第一书记宋侃夫、武汉市市长刘惠农,人民解放军驻武汉部队首长陈再道上将以及湖北省、武汉市党和政府其他领导人,在机场上欢迎贵宾。
下午,保加利亚贵宾们参观了武汉钢铁公司。他们在参观时受到工人们的夹道欢迎。加涅夫同志向工人们讲了话,他热烈祝贺武汉钢铁工人和中国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
晚间,贵宾们出席了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湖北省省长张体学举行的欢迎宴会。宴会后,贵宾们欣赏了湖北地方戏。
第4版()
专栏:
苏朝越报纸发表社论庆祝我国庆
中国的成就增强社会主义阵营力量
新华社莫斯科2日电 苏联“真理报”2日发表了题为“光荣的十年”的社论,庆祝我建国十周年。
社论说,所有兄弟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和中国人民一道隆重和欢欣鼓舞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这是社会主义阵营的牢不可破的团结和不可摧毁的力量的有力表现。
社论说,十年前,伟大的中国人民,在自己亲爱的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打倒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反动派的黑暗势力。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胜利了,这次革命是继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在人类历史上最卓越的事件。中国人民的革命给予帝国主义和反动阵营以新的强有力的打击,对世界历史的整个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社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的参加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人民的兄弟大家庭,又一次明显地证明了战无不胜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的胜利,并使世界舞台上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变化。
社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成为伟大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人民和全体进步人类的盛大节日。苏联人民为自己的朋友——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巨大胜利感到高兴。
社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庆祝典礼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的生气蓬勃的力量的体现。以赫鲁晓夫同志为首的苏联党政代表团、社会主义各国的代表团以及许多兄弟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团参加了这次国庆典礼。
社论说,古老的中国在这十年间经历了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伟大的中国人民在挣断了世世代代的剥削的锁链并把命运掌握到自己手中以后,以革命的胆略和无穷的精力,同心协力地用新的方式改造了生活,并在这方面取得了真正卓越的成就。
社论说,在短短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永远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现象。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城乡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在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社会主义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社论说,中国人民由于沿着党所指出的道路前进,正在迅速地把自己的祖国变成发达的工业—农业国,这使中国的朋友感到高兴,使中国的敌人感到恐惧。
社论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所有兄弟社会主义国家正在不断加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和威力,坚持不渝地捍卫和平事业和国际安全,支持在为自由和独立而斗争的被压迫人民。现在全世界都看到,社会主义阵营在对人类的命运产生强烈的良好影响。赫鲁晓夫同志到美国的历史性访问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这次访问是对巩固世界和平事业的重大贡献。
社论强调说,苏中两国人民不可摧毁的友谊像磐石一样地巩固。战无不胜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把我们联合起来,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共同事业的斗争把我们团结在一起。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应声虫——现代修正主义者费尽心机要想离间社会主义国家,但这种企图是白费心机。
社论最后说,伟大的中国人民正在以坚定的、满怀信心的步伐沿着经过考验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苏联人衷心希望中国兄弟在这条光荣的道路上取得新的卓越的胜利。
据新华社平壤1日电 朝鲜“劳动新闻”今天发表社论说:朝鲜人民同全世界进步人民一道热烈地祝贺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
社论说:“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决定性地加强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威力,给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以不可挽救的沉重打击。它给争取自由和独立的东方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带来了新的转折,给朝鲜人民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和社会主义建设斗争以巨大的鼓舞力量。十年来的历史发展证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它对国际局势的巨大影响。”社论说:十年来,中国在经济、政治和思想各个战线上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带动了亿万群众,产生了伟大的物质力量。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提出了提前三年在今年内基本上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的任务,这是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发生的奇迹。
社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朝中两国人民的兄弟般的传统友谊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社论强调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为基础的朝中两国人民的团结的重大意义。社论说,为了我们共同事业的胜利,朝鲜人民将尽一切力量加强同伟大中国人民的友谊团结。
据新华社河内1日电 越南劳动党机关报“人民报”今天发表题为
“伟大的一天,光辉的十年”的社论,热烈欢呼中国人民取得的辉煌胜利,热烈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
社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继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世界上最伟大的历史事件,新中国突飞猛进的十年,是一个光辉的进程”。
社论在概述了中国人民十年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后指出,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强国,它有着日益发展的现代化工业的基础;有着正在蒸蒸日上的人民公社;有着灿烂丰富的文化;有着人民福利不断得到提高的社会生活。社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和威信也日益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