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
专栏:
赫鲁晓夫在招待艾森豪威尔宴会上致词
愿苏美两国共同努力融化冷战冰块
赫鲁晓夫宣布月底来北京参加我国建国十周年盛典
新华社18日讯 据塔斯社华盛顿17日讯: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和夫人赫鲁晓娃16日晚上在苏联驻华盛顿大使馆设宴招待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和夫人。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宴会上互相致词。
赫鲁晓夫在致辞中说:这是我们在美国领土上访问的第二天。我们很高兴在贵国访问,但是你们不用担心,我不会要求延长我在你们这里访问的期限(场内活跃)。我受到时间的限制。我将在离美返国后的第二天飞往中国。我飞赴中国不是去干什么秘密的勾当,而是去祝贺人民中国的盛大国庆。
我今天同朋友们一道度过了一个美好的日子。你们是剥削者,当然,是一些可敬的剥削者,你们剥削得很彻底(场内活跃)。洛奇先生受命这样做,他把我们的精力榨取得一干二净(笑声)。我不知道,剥削者是否对我们感到满意,但是被剥削者在这种情况下却对剥削者感到满意(笑声)。
赫鲁晓夫说:“可能是因为我希望之心太切,因此我相信,我们应您,总统先生的邀请(因为,否则我们是不会来这里的)而作的这次访问以及您即将对我国进行的访问将促进国际关系的转暖,冷战的冰块已经不只是有了裂缝,而且已经开始破碎了。
“我想,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将能达到这样的目的:真正融化冰块、为我们两国人民建立正常的生活环境和建立两国间的良好友谊关系。”当您到我国去的时候,您会感到我国人民对您表示的热情。但是,我要请求您,在您感到这种热情的时候,不要像某些人所力图做的那样,把人民和政府隔裂开来。这是非常不好的界限,因为在我国,人民所想的、所希望的,也就是政府所表达的、所做的。
如果人民表示好感,那末政府也有这样的见解。我甚至从来不会去想必须校验这种一致。您到苏联访问的时候您就会确信,我们的人民和政府是多么团结,我们只要一眨眼彼此就能互相了解。让那些怀疑的人到我们那里去亲眼看看这种团结一致吧。
赫鲁晓夫最后建议为美国总统,总统夫人,来宾们和所有在座的人的健康干杯。他说:“虽然酒是冷的,不过希望我们的关系一天天热起来,希望气氛转暖,使得冷战的冰层融化,并保证国与国之间、我们两国人民之间和平共处的良好条件。”(掌声)
艾森豪威尔在致词中说,赫鲁晓夫的访问美国,是“新纪元的开始”。他说,“我们已经有过会晤,我希望这些会晤至少能够像您所说的那样意味着冰层融化的开始,我希望这样。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不同意您提出的某些意见。您说过,你回苏联以后将到中国去。如果我去苏联,我是不会在离开苏联后到中国去的。”
艾森豪威尔举杯祝贺赫鲁晓夫健康,并说,他希望美、苏两国的“互相了解都能够导致和睦和互相谅解,使我们能建立一个正义的好世界,使整个世界繁荣昌盛。”他说,“我希望,全世界、特别是我们两国之间会出现这种局面。”
宴会是在热烈和无拘束的气氛中进行的。
第5版()
专栏:
赫鲁晓夫在华盛顿答记者问
苏联努力消除阻挠各国人民接近的障碍
捏造谎言提出挑衅问题的人将弄巧成拙
新华社18日讯 据塔斯社华盛顿17日讯: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1959年9月16日在华盛顿全国新闻俱乐部发表演说后回答了美国记者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有关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这个带有露骨的挑衅性质的问题。赫鲁晓夫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说:我想问问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什么时候他们编造出这个问题,什么时候他们提出这个问题来的,他们追求的是什么目的,他们给自己提出的是什么任务,他们想要得到什么?你们显然想使我处于窘境,你们事先就笑了。可是,俄国人说得好:最后笑的人才是笑得好的人。你们这些捏造种种荒唐谎言的人为你们自以为聪明的花样而事先高兴,我怕你们会因此而后悔。
我不理睬这种挑衅。也不愿意在聚集在这里的许多好的美国新闻界人士面前,作不友好的反击。我只想补充一句:谎言跑得再快,也永远追赶不上真理。(掌声)
赫鲁晓夫在回答在他访问美国前夕苏联向月球发射火箭是否只是巧合,以及苏联把标志送到月球上,是否表明打算提出占领月球的要求这个问题时说,我到美国访问和苏联发射月球火箭的巧合——这是平常的事,不过,我认为这是愉快的巧合(场内笑声)。如果你们中间有人怀疑这种巧合,那么请试试看:你们告诉科学家,让他们把发射月球火箭符合某一个日期,看看这会发生什么事情(场内笑声、掌声)。他回答问题的第二部分说,那些这样提问题的人是用资本主义私有制心理的概念进行思考的,而我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我有着新的世界观和新的概念。“我的”这个概念在我们那里已经过时,而采取了“我们的”这个新概念。因此,我们把发射宇宙火箭和把我们的标志送往月球,看作是我们大家的胜利。我们把“我们的”这几个字理解为世界各国,也就是说,我们的理解是,这也是你们的成就和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的人的成就(掌声)。
在回答有关扩大美苏双边贸易,特别是在消费品方面,苏联最需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时,赫鲁晓夫说:我们最需要的是消除贸易歧视。这是最主要的。你们所制造的一切,我们也能制造,而某些东西我们制造出来的更早。我们什么也不向你们请求。某些商品你们今天比我们生产得多,但是,这种情况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他说,我认为,这样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在这一运动中,我们的地位将发生变化;我们在经济发展中将赶上你们,而且赶过你们的日子也不远了。我不是带着一只长手臂到美国来想把手伸进你们的银行去的。这是你们的。我们自己的就已经够了(笑声)。我不会拿着帽子去乞讨,要每个人在我的帽子里扔下他们认为能够扔下的小钱(活跃)。至于说到我们两国之间发展贸易,我们是这样对待这件事情的:我们购买我们所需要的,而你们将出售你们认为可以出售的东西。
赫鲁晓夫在回答所谓“俄国干涉匈牙利事务”这个挑衅性的问题时说,瞧,所谓匈牙利问题就像一只死老鼠一样地塞在某些人的牙齿中间,这对他们是不舒服的,可是又吐不出来(场内笑声)。如果你们想把我们的谈话引到这个方向去,那末我可以扔给你们的死猫不止一只。这些死猫会比大家知道的匈牙利事件问题更加新鲜。
至于匈牙利问题,我已经多次相当详细地谈到过了。当我代表我们英勇的苏联到匈牙利去做客的时候,我曾经怀着特别满意和愉快的心情向匈牙利人民作了回答。这是在匈牙利事件后没有多久的事情。当时整个匈牙利都对我们鼓掌欢迎,我简直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来更生动更恰当地形容匈牙利人对苏联的真正态度。我们同匈牙利之间所有的问题早就解决了,我们正在无往不胜地并肩向前迈进。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而我们在建设共产主义。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一条道路,一个目的。
有人问赫鲁晓夫苏联“想在什么时候把人扔到月球上去?”
他对这个问题回答说,您使用了一个十分不恰当的字眼:“扔人”。我们不打算扔人,因为我们高度地珍视人,我们不会扔任何人。当我们创造了必要的技术条件的时候,我们才把人送到宇宙中去。这些条件现在尚未成熟。
有记者问赫鲁晓夫:您在访问美国之后到北京去有何目的?
他回答说:10月1日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劳动农民取得政权十周年。中国建立人民政权要满十年了。中国人民隆重地庆祝这一天,我们也庆祝我们朋友的这个日子。举例说,我们认为,可能在将来某个时候,纪元会从十月革命那一天算起。但这是将来的事。中国人也珍视自己的胜利,而我们尊重他们对自己的成就的热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的时候,我曾经率领一个苏联代表团到北京去参加庆典。现在我们接到了中国政府的邀请,要我们派一个代表团去参加十周年庆典。
我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9月28日我要回到苏联,次日飞往北京。当然,这对我来说是比较繁重的,但是我认为,能到我们中国朋友那里去,这是很大的荣幸。苏联代表团在我回到莫斯科以前就要启程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我不在的时候,苏联代表团将由苏斯洛夫同志率领。
有人问赫鲁晓夫他在今天的谈话中是否包含着什么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新建议?
赫鲁晓夫回答说,首先需要解决已经提出而有待解决的问题。而在老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候,又想出一些新问题,就等于逃避主要问题的解决。如果有人对我说,我在谈话中没有提出新的问题,那我同意这种说法。这里不妨想一想俄国的一句谚语:温故而知新。我们要顽强地努力来消除阻挠各国人民接近的障碍,扑灭可能燃起战火的小火星。必须扑灭这种火星,必须谋求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以保障各国人民的和平。
有记者说:在美国,对苏联各民族,其中包括犹太居民的地位很感兴趣。这个记者要求赫鲁晓夫就这个问题说几句话。
赫鲁晓夫说,在苏联并不存在像你们所理解的那样的民族问题。所有民族都是友好相处的,权利平等的。我国各民族彼此信任,并排地走向共同目的——共产主义,下面这件事也可以说明我们那里的犹太居民的地位。在那些创造条件、成功地发射月球火箭的人当中,犹太人也占有应有的地位。
有人问赫鲁晓夫说:您似乎在一次外交招待会上说,你们要把我们埋葬到地下。请解释一下您的意思是什么。
赫鲁晓夫回答说:我的确说过这个,但是有人故意歪曲了我的讲话。这并不是说在什么时候把什么人从肉体上埋葬,而是说在社会的历史发展中社会制度的改变。他说,资本主义现在正在反对共产主义。我相信,共产主义——为发展国家生产力创造良好条件、使得每个人都有可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保证社会和社会的每个人的充分自由的社会制度一定要胜利。你们可以不同意我的看法。而我也不同意你们的看法。那么,我们怎么办呢?必须共处。你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而我们要建成共产主义。新的、进步的事物必然胜利;旧的、过时的事物一定死亡。我们苏维埃国家建国以来短短的历史是对资本主义不利的。革命前的俄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处在什么地位呢?俄国是一个落后的、文盲很多的国家。而现在我们有了强大的经济,我们有了高度发达的科学和文化。你们当中有些人说,如果苏联将来有更多的科学家,那我们就要完蛋了。我们正在走向这种“完蛋”,我们正在创造条件,使我们有更多的科学家,使所有的人都成为有教养的人,否则,就无法建成共产主义。因为共产主义——这是科学。
赫鲁晓夫在结束他的答问时,响起了暴风雨般经久不息的掌声。
第5版()
专栏:
我驻苏大使馆综合建筑即将全部落成
在苏联的首都——莫斯科西南区,一座庞大的综合建筑即将落成。这座综合建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馆的新馆址。苏联工人们为了庆祝我国建国十周年,决心在10月1日以前结束全部建筑工程。(附图片)
上图是新建的我国大使馆外貌。
塔斯社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5版()
专栏:
社会主义国家举行标准设计会议
决定在建筑业方面扩大兄弟合作
新华社18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17日讯:此间发表了社会主义国家标准设计第二次国际会议的会议和决议公报。
公报说,根据1957年5月在柏林举行的标准设计第一次国际会议所通过的决议,1959年9月9日至14日在列宁格勒举行了标准设计第二次国际会议。
出席会议的有经济互助委员会成员国的代表团: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和在经济互助委员会中派有观察员的国家: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蒙古。
参加会议的还有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筑合作常设委员会的代表。
公报说,会议讨论了下列问题: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在建筑业方面的国际合作的扩大而产生的标准设计的任务问题、统一国际模数制的基本原则问题、确定在标准设计中采用的统一术语问题、编制建筑设计统一国际标准计划问题、确定估价房屋和建筑物的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的统一方法问题和农业建筑物统一分类问题。
公报说,各社会主义国家在进一步发展标准设计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在会议上取得了一致。公报指出,标准设计对顺利完成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宏伟设计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会议通过的统一的国际模数制的基本条例对房屋和建筑物的设计和结构处理的规格化有极重大的意义。
公报说,会议通过了在设计中采用的基本术语,并且就编制在建设中所应用的基本技术术语和概念的统一国际词汇一事提出了建议。
公报说,这次会议所通过的关于制定统一的国际工程设计标准的决议,以及在最近几年联合拟定的一系列关于标准问题的国际文献中的具体计划,在发展国际合作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公报最后指出,会议结果证明,会议已经胜利地完成了它的任务,并使人坚信社会主义国家在建筑方面的兄弟般的合作将进一步扩大。
第5版()
专栏:
赫鲁晓夫到达纽约参观访问
纽约市长和经济俱乐部等分别设宴欢迎苏联贵宾
新华社18日讯 据塔斯社讯: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和他的随行人员17日晨乘火车离华盛顿赴纽约,开始他们横贯美国为期八天的访问。
美国政府方面陪同赫鲁晓夫到各地访问的有:美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洛奇,美国驻苏联大使汤普森,美国国务院典礼局局长布坎南,美国代理欧洲事务助理国务卿科勒。
陪同赫鲁晓夫和他的随行人员一起访问的还有苏联驻美国大使缅希科夫。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和他的随行人员在17日当地时间十一点五十四分抵达纽约。
纽约市长华格纳17日举行午宴招待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出席宴会的有纽约著名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实业界人士,市政当局领导人等共两千多人。
纽约各界人士用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欢迎赫鲁晓夫。美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洛奇和纽约市长华格纳在宴会上讲话,表示欢迎赫鲁晓夫访问纽约。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致答词。赫鲁晓夫说,苏联希望同一切国家和平、友好地相处,不管这些国家的制度如何。他着重指出,不同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是非常重要的。
新华社18日讯 据塔斯社讯:纽约经济俱乐部17日设宴招待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参加宴会的将近两千人。这里有纽约的大银行、大商行和大工业公司的经理以及著名的经济活动家等。
当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及其随行人员出现在大厅时,到会者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俱乐部主任伍德曼向到会者介绍了赫鲁晓夫及其随行人员。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在宴会上发表了长篇演说。赫鲁晓夫的演说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
最后,赫鲁晓夫回答了实业界人士提出的一系列问题。
到会者十分注意地倾听了赫鲁晓夫的演说和他的答问,他的讲话不时被掌声打断。前美国驻苏大使、大工业家哈里曼9月17日晚间举行招待会,欢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
出席招待会的有:苏联驻美国大使缅希科夫、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洛奇,以及美国许多大公司的经理、实业界人士和其他各界人士。
第5版()
专栏:
让全世界听到“印中人民是兄弟”呼声
印共号召广泛庆祝我国国庆
新华社新德里17日电 印度共产党全国委员会书记处今天向印度报界发表声明,号召全党和印度所有爱国、和平人士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活动,以促进印中友谊。
声明首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使世界力量对比决定性地转向有利于和平、有利于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的一件大事。它对亚洲人民和国家起了莫大的鼓舞作用。中国在这短短期间在社会和经济方面所取得的惊人进展感动和启发了千百万人民。在这十年内,我们两国的友谊大大增强了,从而对印、中两国带来极大的好处,并且使潘查希拉的影响普及全世界。
声明指出,印中友谊是亚洲团结的基石,是新近独立的亚洲国家的自由的最坚固的保证,是使帝国主义破坏和平、摧残亚洲国家的自由的阴谋诡计不能得逞的最好保障。
声明接着说,在过去几个月中,令人遗憾的边界事件给这种珍贵的友谊蒙上了一层阴影。印度的反动派正在千方百计地进一步、甚至完全破坏这种友谊。西方帝国主义集团试图利用这种局面来达到它们自己的目的。
声明最后说,印度共产党全国委员会书记处号召全党各委员会、各单位和全体党员立即进行准备工作,来热烈庆祝“十·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之际,必须竭尽全力对印度所有力求进一步加强和促进印中友谊的人们进行宣传鼓动。所有爱国者和爱好和平的人士必须通过集会、游行、展览会、讨论会等等形式,让全世界听到“印中人民是兄弟”的呼声。
第5版()
专栏:
艾森豪威尔举行记者招待会
承认赫鲁晓夫态度极友好
但又强调美苏两国之间的分歧
据新华社18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17日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的问题时说:像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一样,他也认为新的世界大战将是一种疯狂行为。
但是他接着又马上强调美苏两国政府之间的分歧。他说,仍然有可能出现“许多误解,许多可能是非常严重的错误估计”。
艾森豪威尔说,赫鲁晓夫在访问美国期间,态度极其友好。赫鲁晓夫的整个立场和举止态度证明,他希望取得协议。
有人问艾森豪威尔,在他同赫鲁晓夫会谈时,是否将涉及老挝问题和柏林问题。艾森豪威尔回答说,他不明白,如果不谈柏林问题,他和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聚会一起。
有人问,会不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千千万万的美国人在电视机的莹光屏上看到赫鲁晓夫友好诚挚的态度后,会在“心理上解除武装”。艾森豪威尔在回答时说,他认为美国人民有足够的能力来独立地作出判断。为了要削弱赫鲁晓夫的访问对美国人民的影响,艾森豪威尔竭力吹嘘资本主义制度是“进步”的制度。
第5版()
专栏:
澳大利亚人士
筹备庆祝我国庆
新华社17日讯 悉尼消息:澳大利亚人士正在筹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澳中协会打算举行电影晚会、宴会和舞会表示庆祝。澳大利亚共产党将在各大城市组织庆祝集会。
第5版()
专栏:
摩洛哥贸易代表团到京
新华社18日讯 摩洛哥政府贸易代表团在团长拉腊基先生率领下,今天乘飞机到达北京。
第5版()
专栏:
应邀参加我国国庆观礼
国际民主妇联代表团到京
新华社18日讯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邀请来我国参加国庆节观礼的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代表团团长、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副主席玛丽—克洛德·瓦扬—古久里夫人和部分团员: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理事、匈牙利妇女全国委员会主席、匈牙利国民议会议员埃尔德·拉斯洛妮,阿根廷驻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书记处书记阿德拉·贝蒂内利,黎巴嫩保卫妇女权利联盟组织局委员宰伊纳卜·纳布赫,丹麦医生卡伦·斯维斯特鲁普,今天下午乘飞机到达北京。
前往机场迎接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康克清、主席团委员沈兹九、曹孟君等。
第5版()
专栏:
希腊作家鲁德米斯到京
新华社18日讯 应我国对外文化协会、作家协会邀请来华访问的希腊作家梅内劳斯·鲁德米斯在17日下午五时乘火车抵北京。
到车站欢迎的有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外国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杨朔等。
第5版()
专栏:
广东粤剧院离平壤回国
据新华社平壤电 根据1959年中朝文化合作计划应邀来朝鲜访问的广东粤剧院,在朝鲜各地进行一个多月的访问和演出以后,16日晚乘火车离平壤回国。
朝鲜教育文化相李一卿15日晚上曾举行宴会为粤剧院饯行。粤剧院在回国途中还将在新义州进行两天的访问演出。
由著名粤剧演员马师曾和红线女率领的广东粤剧院在朝鲜期间,先后在平壤、咸兴、兴南、元山、开城等地访问,共演出了二十八场。他们演出的剧目“关汉卿”、“搜书院”、“昭君出塞”、“白水滩”等。
第5版()
专栏:
薄一波副总理
接见波兰煤矿代表团
新华社18日讯 薄一波副总理今天上午接见了以波兰采煤和动力工业部部长扬·米特伦加为首的波兰煤矿代表团。
接见时在座的,有煤炭工业部部长张霖之,技术司副司长高铁英,以及波兰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傅拉托、商务参赞席曼斯基。
第5版()
专栏:
丹麦作家和教授
索雅等二人到京
新华社18日讯 应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邀请来我国访问并参加国庆节观礼的丹麦剧作家索雅和皇家兽医和农业学院植物生理学教授加布里尔逊,今天下午乘飞机到达北京。
第5版()
专栏:
在中国看到的
波兰人民共和国文化艺术部副部长 札奥尔斯基
机翼向左顷斜,大地再一次掠过眼前。在停着很多飞机的绿荫中的机场上,远远站着的一些人向我们挥手道别。他们最后的告别手势和一切东西都留在后面了。在一个月的访问之后,我们同中国的土地告别,和北京的朋友们告别了。各次会面和交谈、人们、道路、博物馆和工厂、人民公社和幼儿园,所有丰富了我们对这个东方伟大的国家的观察的东西,以及那时我们赞不绝口和使我们产生同情和友爱的一切,都印在我们的脑海之中。
我们怀着对中国人民的不平凡的勤劳、纪律性、真诚和对中国社会生活的文明的深刻印象,又一次深思: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人民,能够创造出怎样的奇迹,具有多么优秀的品质啊!
从我的职业观点来看,使我最注意的问题当然是教育方面的成就。“大跃进”给普及教育创造了条件。工厂、企业和公社建立了千万所新型的学校。所有那些还不会读、不会写但是能够进行学习的人都参加了学习。例如,在武钢工作的几万人中将近70%参加了学习。这个大规模的钢铁公司进行着如此巨大的教育工作。这个公司开办了一个设有冶金系的大学,还有几所技术学校、初级和高级普通中学,以及许多小学。这种令人感动的事情是在学生们自愿的基础上出现的。人们尽管工作繁重,但求知欲仍然是那样强烈,缺课的人数极少,通常只占将近20%。武钢的例子是很典型的。这样的情况我们在旅行中经常碰到。许多公社开办了农业专科学校,农民可以在那里学习掌握现代的农业技术并加以实际运用。
儿童是一个专门问题。中国儿童享有特权。对儿童的热爱到处可见。有的父亲往往有几个孩子,他们在工作下班之后是很疲劳的,这同世界所有其他地方都一样,但是,他们对儿女的关心和照顾却是其他任何地方都比不上的。人们看到不认识的孩子也要微笑,并且往往还要说些温暖抚爱的话。中国儿童目前就已经完全享受到国家制度的好处。在任何别的地方都未曾碰见过这样多的托儿所和幼儿园。例如在成都附近的一个公社里,在一个不大的村庄里我们就参观了两个幼儿园(其中一个是预定要参观的,另一个是偶然参观的)。在这两个幼儿园中有好几十个干干净净、结结实实、活泼、勇敢的孩子。学前儿童时常在大道上散步游玩,过路人总是以微笑和亲切的目光迎接他们。
中国儿童正在学习和成长为人民共和国的有觉悟的公民。他们已经不像他们的父母在童年时那样,会在力不能及的工作中使健康受到损害。全中国各地的儿童都在学习尊重劳动和珍惜劳动成果,学习参加劳动和为此所必须的品质和知识。每一个儿童首先要养成整洁和守秩序的习惯。我看到了一批学前儿童,他们在戏玩之后不仅把自己的玩具收拾起来,而且拿起一些小扫帚把游戏的地方打扫干净。
青少年有组织地参加社会工作,这可以激发他们对劳动的热爱,让他们更好地参加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儿童是每个民族最珍贵的宝贝。中国人民比谁都更理解这一点。
在中国有一种特别现象,我把它叫做劳动的愉快。毫无疑问,人民政权建立十年来,还没有能铲除殖民主义和封建—资产阶级统治的全部严重遗害。所以在中国除了最现代化的联合工厂或自动机器和联合收割机工厂,还常常可以看到工业或运输业中的手工劳动。这是沉重的劳动,正和条件类似的别处的情况一样。但是这一现象激起劳动人民异乎寻常的反应。我不只一次在我国也看见这种沉重的体力劳动。疲劳的工人或农民默默无言。好像大家把自己的力量都用完了,不乐意谈笑。在中国则相反。工作,特别是集体完成的工作常常伴随着歌声。人们常常唱着歌、努力并且带着笑容在工作。他们自己以坚毅的精神劳动,而不需要鼓动。给人一个印象:工作是他们的天职,而不是为了赚钱。劳动给他们以创造的愉快,参加共同的工作是他们生活中的使命。我想,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中获得伟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不能不指出公民对政府的态度。中国人深信,政府会把一切都解决得很好,一切都会有利于共和国的发展、有利于巩固人民政权,并且不是直接便是间接地有利于他本人。中国人是富有爱国热情的人,公共利益对他们来说是珍贵的,而且常常高于个人利益。在执行政府决议时,他们总是献出自己的全部才智和全部力量,尊重这个决议是完全自然的现象。
我觉得,这一事实是中国共产党通过自己争取普遍自由的不懈斗争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斗争所树立起来的巨大威信的结果,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人民领袖们的个人威信的结果。但是,中国党和政府的正确而英明的政策恐怕不是起了次要的作用,由于这些政策,战胜了几千年来一直压迫着中国人民的自然灾害,并且创造了发展的远景。现在所有人都能吃饱穿暖,饥饿的概念和洪水成灾已是过去的恶梦,传染病已属于历史事实,所有这些事实使人民深深地相信,只有人民政权才能为他们谋福利。政府是诚实、廉洁和公正的,这一事实甚至使那些从阶级利益观点来看不可能衷心拥护政府的人也转到了人民政权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强盛,它的国际作用和声望日益提高和加强。中国公民也很清楚地看到了这点,他们懂得,只有人民政权才能够引导中国走上巨大发展和发生大作用的道路,这也是这个政权获得威信和受到尊重的原因。
中国民间传奇中有一些被认为谁也做不了的事,如征服黄河和建筑长江大桥。我看见了武汉的第一座长江大桥。这座大桥是由人民政权在1957年建成的,建筑时间两年,全长一千六百一十米。在长江上正在建筑许多桥梁,如重庆马上就要建筑三座桥梁。
大家知道,黄河已经被征服了,不再吞噬它过去经常吞噬的生命财产了。
中国的老年人摇摇头,大概他们由于要给自己的孩儿编童话越来越难而感到发愁。全体中国人民信任自己的政府,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作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