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1959年4月8日人民日报第4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1970-01-01 08:00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加强工具改革运动中的科学研究工作 '...

第4版()
专栏:社论

加强工具改革运动中的科学研究工作
随着农业生产大跃进,1958年我国广大农村出现了一个技术革命的新高潮。这个群众性的以工具改革为中心的技术革新运动,一出现就发挥了巨大的威力,推动着整个农业生产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向前飞跃发展起来。现在,摆在全体农民、广大农村工作干部和所有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人员面前的共同任务,是如何把工具改革运动提高一步,使它在争取更大更好更全面的农业生产大跃进中、在更快更好地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电气化的伟大斗争中发挥更大的威力。
实现今年农业更大跃进和早日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一个是目前的战斗任务,一个是长远的奋斗目标,两个光荣的任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胜利完成今年农业生产的各项跃进指标,可以给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提供更雄厚的物质基础。而大搞工具改革,不仅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劳动力不足的矛盾,进一步提高耕作质量,全面地贯彻农业增产“八字宪法”,胜利实现今年农业生产更大跃进的重要保证;也是为农业机械化电气化进行着切实的技术准备。因为要争取更快地实现机械化电气化的任务,不仅需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有适合我国需要的农业机器,有了这种机器,我们才能大量制造、推广和使用,才能够实现机械化电气化。这样的农业机器从哪里来呢?可以从外国进口一些,可以向先进的国家特别是向苏联学习;但是最主要的来源还是我们自己生产实践中的发明创造,还是靠广大劳动者直接参加的广大群众性的工具改革运动。
大搞工具改革运动,并且不是普通的工具改革,而是一个更有成效、能够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工具和农业机器的工具改革运动,这种新式工具和农业机器,要具备效率高、构造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等等特点。具有这种性能的工具和农业机器,才能更快地推广使用,才能更快更大地提高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劳力不足的困难,从而有力地帮助我们胜利实现今年农业生产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的伟大光荣的任务;只有这种性能的工具和农业机器,才能够为我国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创造条件,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根本的办法,就是继续大搞群众运动,并在大搞群众运动的基础上,加强科学研究工作,把广大群众的创造集中起来,加以分析、研究、提高。没有广大群众的热烈参加,工具改革运动不可能获得巨大的成果,这已经被无数的历史事实、特别是1958年经验所证明了。同样,不及时地把群众的经验、群众的智慧、群众的发明创造集中起来,加以研究提高,不及时地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工具改革运动也不可能获得巨大成果,这也已经被无数的历史事实,特别是1958年的经验证明了的。
几年来,我国农业机械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在1958年工具改革运动中,更出现了一个群众性的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高潮。在轰轰烈烈的群众性的工具改革运动中,广大工人、农民和技术人员纷纷投入了对新式农具的发明创造,各地都出现了不少“赛诸葛”“活鲁班”和“土专家”。这一年全国创造的各种工具累积起来达数万件,真是百花齐放,美不胜收。现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许多工效高、质量好的工具中如装上滚珠轴承的各种土工具,如绳索牵引机、水稻插秧机和快速割禾器等,已经因地制宜地在各地推广着。由于这些工具的推广和使用,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对1958年农业大丰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绳索牵引机的出现,不仅给当时深耕找出有效的动力;同时也可能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电气化的一条捷径。现在不少地区都在积极地试验这种工具,并进一步研究使它能够进行综合作业。此外,如用途很广的内燃水泵的研究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成果;一种简易的水稻插秧机已经创造了出来,由于制造简易,取材方便,已在全国推广;另一种较精密的插秧机也已试验成功,随着国家工业的发展,也将投入生产。最近又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深耕农具,有畜力深耕犁,有绞关深耕犁,有动力绳索牵引犁,也有机引深耕犁。所有这些研究成果,显示出我国农业机械科学研究工作欣欣向荣的气象。是不是说我国农业机械科学研究工作成果及其发展速度已经可以满足当前和今后经济发展的需要了呢?还不能这样说。尽管我们研究成绩很大,进展速度很快,但就我国今年工农业大跃进与今后机械化发展的要求来说,还是很不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发展得这样迅速,如果不加强农业科学和农业机械的研究工作,不更多更好更快地提供那些效率高、质量好和成本低的新机器,必然影响到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例如现在全国已开展了小麦亩产千斤运动,毫无疑问,全国将会出现大量的千斤丰产田,这就要求高效率的小麦收割机,而这种工具我们还正在创造研究中,还没有最后成功。又如去年秋季,我国不少地区的薯类出现了大面积丰收,亩产数万斤,很需要一种效率高、质量好的薯类挖掘机来满足薯类收获的需要,但我们直到现在还没有合适的收获机。又如我国1958年棉花获得空前丰收,采棉需要劳动力很多,也需要一种棉花收获机解决劳力不足问题,但我们目前也没有这样的收获机。而且,因为我国地区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在地形方面有平原、山区、高原、丘陵、沼泽地;在土地利用方面有水田、旱田、坡地、梯田;在耕作技术方面有平作、垅作、畦作、套作。农作物种类繁多,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栽培方法。这就规定了我国农业机械型号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去年农业大跃进,在耕作技术上总结出了“八字宪法”,对农业机械的要求就更高了。所有这一切都说明我们当前的农业机械科学研究工作,不是已经走到了生产需要的前面,而是还不能赶上我国农业生产高速度发展的需要。
但是,我们完全有信心作好农业机械的研究工作,在党的领导和培养下,我们已经有一支日益壮大的农业机械研究工作者的队伍,而且已经找到了密切联系实际和密切联系群众的科学研究方法。农业机械研究工作者应该继续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并和群众一起,把广大群众在大跃进中所发明创造的各种工具加以研究,就一定会得出良好的结果。各个农业机械研究部门,应该广泛开展经验交流,进行技术大协作,使科学研究工作的成果更加丰硕。在这方面我们有着丰富的经验:江西正在推广的红旗号水稻插秧机,就是在吸取了华中农业科学研究所创造的插秧机和插秧船的优点的基础上创造成功的。江苏李兆森同志创造了风力绳索牵引机,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在总结这个经验和参考福建电犁的基础上创造了电动绳索牵引机。互相取长补短的技术交流的办法,是一种多快好省的方法,而这种办法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里才能办到,因为我们懂得发明创造的目的是为了集体,为了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因此我们应适当地举办一些农业机械经验交流会、评比会或采用送技术上门的办法,广泛交流经验。
在开展农业机械科学研究的同时,还要逐步进行农业机械的鉴定工作,每件农具在大量推广以前,努力争取经过大面积试验,进行切实的鉴定,考核农具的适应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对于经过实地试验证明合乎农业要求,坚固可靠,经济合算的机器,再投入生产大量制造。对外国或外地引进的农机具也要经过试验,证明合乎当地要求后再大量推广。事实证明,不经过鉴定或不认真鉴定,在推广中就容易造成损失。农业机械科学工作要全面贯彻总路线,既要多快,也要好省;既反对那种畏缩不前的作风,也反对那种不做鉴定就盲目推广的做法。
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开展一个规模更大、范围更广、更深入更实际的工具改革运动,各地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机关必须在各级党委领导下,与群众性的工具改革运动密切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业机械科学研究工作,促进1959年农业更大跃进;并为今后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做好技术准备。 Hcn品论天涯网


第4版()
专栏:

保证播种面积 提高播种质量
过好棉麻丰产第一关
农业部召开十三省棉麻生产电话会议
新华社5日讯 为了争取今年棉麻生产有更大的跃进、更大的丰收,农业部在4月3日晚召开的十三省棉麻生产电话会议上,号召各地要抓好棉麻生产第一关——棉麻播种关,保质保量适时地完成今年棉麻播种任务。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主要产棉麻的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山西、四川等十三个省的农业厅局长。会议由农业部副部长蔡子伟主持。
会议在听取了河北、湖北、安徽、浙江、湖南等省棉麻播种准备和播种情况的汇报后,指出棉麻播种准备工作比过去任何一年都好,大规模的棉花播种工作正在由南向北逐步展开,麻的播种工作也即将普遍地展开。
在棉花播种方面,会议要求各地首先必须按照国家计划保证完成播种面积,做到老棉区棉田不减少,新棉区保证完成种植面积计划。扩大面积较多的新棉区,要把种植计划落实,并注意解决植棉技术问题,办法是开办训练班训练技术人员或是到老棉区请辅导员。做到集中棉区和分散棉区齐跃进,新老棉区双丰收。其次,提高播种质量。适时早播,缩短播种期,争取几天内突击完成播种,力争一次播种,一次全苗,苗齐苗旺。做好这一工作主要是:把地整好,查好墒情,准备足够的粒选种子,实行赛力散或西力生拌种,准备好播种器,训练好播种手。为了使棉苗整齐一致,育苗移栽的棉花,要按棉苗的大小不同,进行分类排队移栽。提高播种质量可以种一亩保一亩,还可以促使棉花在入伏前早开花,多结伏前桃,这对棉花丰收的关系很大,各地必须抓好。第三,做好出苗工作,力争苗齐苗旺。播种后遇到地皮板结,应及时用横耙等方法进行破碎,使棉苗好出土。出苗后没有达到全苗和齐苗的,要及时进行补种、移栽。还要做好防治病虫害的工作,积极生产土农药械,已损坏了的药械也要修理好。第四,棉花密植是增产的重要措施,但是,必须根据不同的土壤、土地的肥瘦和不同的品种,进行合理密植,过密或过稀都会影响棉花的产量。每亩留苗多少株为好,要走群众路线,同群众商量确定。第五,抓好大面积丰产田。各省计划种植丰产棉田的面积有两千五百万亩到三千万亩,亩产指标大部分在三百斤到五百斤皮棉。要切实加强丰产棉田的技术指导。丰产棉田要选择最好的或较好的耕地,并按照园田化的标准进行耕作;施足肥料;搞好水利条件,使棉花不怕涝不怕旱;还要作好植物保护和田间管理工作。一切措施是为了早结桃、多结桃、结大桃。
会议要求各地在麻的播种工作上,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要保证完成播种面积计划和提高播种质量。各人民公社种植的自给性的麻和商品麻要统筹安排,并且应注意适当集中种植,种在好地上,以便于领导和管理,提高产量。提高播种质量,力争做到一次播种,一次全苗,苗全苗旺。第二,为了提高产量,各地要开展一个麻类生产大面积丰产运动。第三,今年的新麻田扩大很多,新麻区缺乏种麻技术,因此,各地要抓紧进行技术训练或请辅导员的办法,来解决技术问题。第四,大力改革剥麻工具。剥麻费工多,今年麻的产量又比去年增产很多,剥麻任务更加繁重,因此,从现在起就要抓紧剥麻工具改革工作。 Hcn品论天涯网


第4版()
专栏:

南北棉区播种忙
一千三百万亩棉田将实行育苗移栽
新华社7日讯 棉花播种工作正在由南向北迅速展开。南方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等地棉区早已开始播种。长江流域也已开始,安徽省沿江滨湖地区已经有20%左右的棉田播下种子。黄河流域结束棉花试播工作后,即将进入全面播种阶段。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北部地区和东北的辽宁省,最近也将开始播种棉花。
为了给今年实现一亿担棉花生产任务打下基础,各地对播种质量都很注意。陕西省订出的适时早播、合理密植、消灭大犁溜种,实行条播等八项保证播种质量的技术措施,正在全省推行。山东各地为了使棉苗一次出齐,达到苗全苗旺,正在积极推行适时播种一次播种的增产措施,高唐县已为此展开轰轰烈烈的竞赛。
育苗移栽是促进棉花早熟丰产的一项成功经验。今年不但南方两熟棉区在大面积地推广这项经验,就是北方一熟棉区也在积极地推行。据初步计算,今年全国育苗移栽的棉田可以达到一千三百万亩左右。浙江老棉区用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棉田,将占到棉田面积80%。四川简阳县早育的棉苗已经开始移栽。河北石家庄专区不少人民公社用温床培育的棉苗已经陆续出土,这比起大田直播的棉花将提早发育近一个月左右。
今年各地实现棉花大面积丰产的劲头很大。河北、陕西、湖北、湖南等地已经分别划出20%左右的棉田作为大面积丰产田。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辽宁等地的大面积丰产棉田,更将分别达到30%到50%。在大面积丰产田上,正在大搞耕作园田化。陕西有一百万亩大面积丰产棉田,已经在整地和排灌设施等方面初步达到了耕作园田化的要求。河北石家庄专区达到耕作园田化的丰产棉田,已经有一百三十万亩。
今年许多地区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出现了不少新棉区。各地对这些新棉区都加强了领导,并且从技术上和物资上加以支援。安徽的新棉区都由各级党委书记挂帅,领导棉花生产。浙江在新扩大的棉区开办了六百人的植棉技术训练班,并且从老棉区调了两百多名植棉能手到新棉区当植棉技术辅导员。广东还从湖北地区聘请了几十名植棉技术辅导员来帮助新棉区。
今年各地棉田备耕好。棉田翻耕深度一般达到七寸到一尺左右,浅的也有五寸多;深翻一尺以上的棉田,各省分别达到了占棉田面积四分之一到一半。在施底肥方面,据山东省对四十三个县五百八十七万亩棉田的调查,亩施底肥一万斤以上的占80%,比去年增加了很多。棉田冬灌春灌面积也扩大了。据河北、山西、山东、陕西四省统计,经过冬春灌溉的棉田约占四省棉田总面积55%,比去年扩大了一倍半。播种前,各地还展开了大规模的整地保墒工作,由于耙耱得好,绝大部分地区棉田墒情良好,为适时早播和苗全苗旺提供了条件。 Hcn品论天涯网


第4版()
专栏:

生产队长陆巧生巧夺天工
蒸气育秧又早又快又好
大麻公社比往年提早一个多月插早稻
劳动力不够用的问题也因此顺利解决
本报讯 记者尤淇报道:今年“惊蛰”,在浙江省桐乡县大麻公社吉字滨生产队队长陆巧生的试验田里,用温室蒸气育出的秧苗,开始了早稻插秧。像这样早的季节插秧的,在我国只有广东的南部地区。在浙江,“惊蛰”还是寒冷时节。插秧的这一天,公社各个管理区和生产队有四百多人来参观。
插下的秧苗看来很瘦弱,长不过四寸,颜色发黄带白,观看的人把这种秧苗拿在手里,又面对这样冷的天气,谁的心里都有一团怀疑。这样插的秧能活吗?浙江这么早插秧能行吗?
行的,事实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1958年春天,中共崇德县委(崇德县已并入桐乡县)号召全县多种连作多打粮,早稻的播种期需要提早。可是早播受到了自然气候的阻挠,寒冷阴雨,使秧苗烂了不少。由于插秧季节紧迫,崇德县委便号召全县农民一面补播谷种,一面作快速育秧的试验,以便赶上大田插秧,不违农时。这时,陆巧生采用蒸气催芽法成功了,使插秧提早七、八天。这种育秧法在全县推广了。之后,经过技术员沈禄富的继续试验,终于成为一套完整的蒸气催芽育秧法。具体作法是,把一间屋子加以密封,在墙的四边挖了地灶,架上锅子,就像一间简易澡堂那样。他把浸过的谷种匀铺在芦帘上,下面不用泥土,也不用肥料,只是每隔三小时喷洒一回热水,每天还把上下层的谷帘对掉一次。室内的温度控制在摄氏三十五度上下。这样,经过五天功夫,秧苗有四寸高了,就可以插秧了(不宜超过四寸)。去年沈禄富用蒸气育成的秧一共插了四十亩田,这种秧苗转青很快,发棵也快,夏收时每亩实打干谷一千零四十七斤,比一般早稻的产量高得多。蒸气育秧法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陆巧生在今年3月6日(即“惊蛰”)插了二分半田的蒸气秧以后,当时来参观的人都不敢说“好”。插上后的第二天,就碰上了一场重霜,把秧头都打焦了。后来参观的人,看到秧苗那样瘦,加上秧头焦了半寸,谁都不敢相信这些秧苗能活。但是三天后,秧苗转青了,比一般秧苗转得快,好似没有被霜打伤一样,它的生命力顽强得很!大麻公社党委书记孙俊子、副书记锺甫文,每天去观察这块秧苗的生长情况,看见秧苗在那样严寒的气候下转青,高兴得很。同时召集各管理区和生产队的干部到现场开会,
决定今年的早稻都用蒸气育秧法育秧。
3月12日,大麻公社的海卸管理区首先弄好四十八间蒸气育秧室进行育秧,到18日就开始插秧,比去年早插三十多天。
由于采用蒸气育秧法,不仅插秧季节抢早了,而且劳动力也大大节省了。过去侍弄一亩秧田,总共需要五十六个工,以一亩秧插五亩大田计,每亩大田就需要秧工十一个。这还是最低的估算。现在用蒸气育秧,用三十二个工就行了。每间育秧室的秧平均可插八亩田,每亩田只要秧工四个,只及秧田育秧所需工数的三分之一。而且蒸气育秧保证不烂秧,无需另加补育秧工。记者在4月1日到桐乡县大麻公社访问时,杭嘉湖地区的大部分秧苗还只有二三寸长,还要过半个月才能开始插秧;而大麻公社的五千亩大田,却已插了二千多亩,全部早稻在清明前后插完,这就比杭嘉湖地区的一般早稻田至少要提早二十多天。
大麻公社在今年年初制订早稻育秧、插秧期间的劳动力规划时,最头痛的是劳动力不够用;因为这个时候小麦、油菜需要追肥,桑园也要松土培育,还要突击积肥造肥。但是,实行蒸气育秧后,他们一面插秧,一面还有相当多的劳动力在培育桑园,在给油菜施肥,在大积肥料,还有一些人在搞副业生产,不像往年插秧时期那样忙乱。由于育秧室多,出秧日期安排得当,插秧的人也不用日夜苦干,天一黑就洗脚收工了。 Hcn品论天涯网


第4版()
专栏:编后

又一个赢得时间的巧办法
浙江桐乡县大麻公社采用温室蒸气育秧,使早稻插秧比附近地区提早二十多天。这是用巧办法赢得时间的又一个事例。这件事做得巧妙,还不光在“早”字上。它还使出秧日期可以主动安排,使侍弄秧田的劳力可以节省。因此,在夏收作物的田间管理和早稻插秧等等工作挤在一起的繁忙的季节里,这个社的各项生产也不像往年这个时期那样忙乱。
这样做从技术上说来还有一个好处:可以避免烂秧,而且秧苗抗寒力强,转青早,发棵壮实。从这些特征来看,这种育秧方法在目前又有一个很大的用处。今年各地早稻播种都比较早,由于寒潮不断地侵袭,有些地区烂秧情况严重,用一般秧田补播可能要延误插秧期。在这情况下,正好可以试用温室蒸气育秧法来培育秧苗。
蒸气育秧是一项新的育秧方法,它的具体操作技术大家还不熟悉,各地可以先作小型试验,待取得经验后再考虑推广。 Hcn品论天涯网


第4版()
专栏:

敦煌实现棉花丰产的主要措施
中共敦煌县委会
敦煌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有悠久的植棉历史。据考证,一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开始种植棉花。但在解放前,敦煌的棉花生产和其它事业一样受到摧残,植棉面积仅维持在万亩左右,亩产皮棉仅三十斤到四十斤。
解放后,在各级党委大力领导支持下,经过全县人民努力,棉花生产迅速发展。到1957年植棉面积扩大到七万七千多亩,亩产量上升到一百零五点五斤,成为全国五个百斤皮棉县(市)之一。去年植棉面积扩大为九万余亩,平均亩产量又翻了一番以上,其中还出现许多高额丰产田,最高的一块亩产籽棉五千二百余斤。由此可见,敦煌县的棉花生产潜力是很大的,只要不断革新技术,产量必然会不断跃进。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棉花生产特点,我们主要围绕保苗和促使早熟两个基本环节,改进了一系列的增产技术措施:
整地保墒
保墒是保苗的重要关键。在前一年麦田收获后,立即秋耕七到八寸,翻土晒土,以增加土壤的风化作用,给棉花根系发育创造适宜的环境。连作或谷槎地,要在冻前进行深翻;秋冬耕过的地块,要在春季灌上安根水,用耖耖地或用圆盘耙耙地,使其平整,春季不再耕翻,以避免土壤水分过多损失,不利于出苗。据河西大队二生产队的调查,秋耕春耙地的缺苗率为7.3%,而槎根春耕地为21.8%,这充分证明秋耕的优越性。播种前再进行一次细耖、细耙、细耱的连续作业,使地面达到平整细致,地埂四角也要力求耖到、耱到,为棉籽出土和保证全苗提供充分条件。有盐斑的地块,沿用群众挖补平整的方法,做到了基本消灭因盐斑而无苗的现象。
适时早播、密植全苗
敦煌土壤温度在4月中旬已能满足棉籽发育需要,晚霜均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了充分利用生长期以躲过晚霜冻害,要适时早播。全县一般均在谷雨前后开始播种,立夏前结束。所用种子全部为斯3173号良种,并进行了粒选,每亩播种量二十到二十五斤,下种深度一般在一点二寸到一点八寸之间,并全部实行条播与等距密植。每亩地留苗株数分别在九千到一万二千株,行距九寸到一尺一寸,株距五寸到六寸。等距密植不但增加了单位面积株数,而且植株分布均匀,有适宜的营养面积,可提高产量和早熟。
早定苗、勤中耕
棉苗出土显行后即行间苗锄草,长出二三片真叶时,按株距以尺子定苗并锄草,这就能避免棉苗过于拥挤。间苗后紧接中耕,深至三、四寸。定苗时进行第二次中耕,深度二、三寸。头水后地皮稍干,再中耕一寸半到二寸,灌二水后,根据不同地块棉株生长繁茂情况,矮小的进行浅中耕,高大的用弯锄破碎地面硬壳。棉田共需中耕四至五次,使土壤始终保持疏松状态,以有利于前期根系发育和后期的保墒抗旱。
细致进行摘心整枝
棉株出现一根果枝后即行“脱裤腿”,即去掉第一果枝下的全部芽叶;再根据棉株生长情况,在大暑、立秋前分别先后打去棉株顶尖,留果枝八至十个。去年全县棉花生长特别良好,蕾铃多,棉株大,所以在8月中在一类棉田中,适当进行了打群尖摘赘芽工作,9月份又打去下部四、五片老叶。及时而细致地整株,减少了棉铃脱落,增加了铃重和促进早熟。
小水勤灌、分次施肥
棉花生长期灌溉采取了小水勤灌,从而缩短了轮水期距,提高灌水效果。去年棉田生长期一般灌了三水:第一次在现蕾期,地面水深二至三寸;第二次在开花盛期,地面水深一点五寸至二寸;第三次在结铃盛期,浅灌薄灌。前期灌水并与施肥相结合,使肥效迅速发挥。全县棉田一般每亩施基肥(有机肥料土肥)两万斤左右,不少丰产田播前并施入过磷酸钙和硫铵二、三十斤。在定苗期及灌头二次水时,每次均分别施入速效性氮磷化肥各二、三十斤。灌三水前,一、二类棉田根外喷磷二、三次,三类棉田追施土化肥二十斤,少数棉田还喷了一次乙酸铵生长刺激素,以保铃和增加铃重。一般都达到根据生长需要分层分次施肥。
关关卡住、防治灾害
敦煌县的灾害主要是霜冻。当地群众有两种防治方法:一是跳越霜冻期,即根据资料和季节情况估计晚霜时间,确定下种时间,使棉花在出苗前避过霜冻;或是在棉种内掺入约30%的干种籽,这些种子出苗慢,即使先出苗被冻死一部分,以后还可继续出苗。二是对初霜冻采用了“两不见面”的办法避开,用及时中耕打尖打老叶锄杂草施肥等办法,增强抗霜能力和促使早熟,变霜后花为霜前花。对危害性大的各种病虫害,采取了关关卡住及时防治及时消灭的方法,因而在去年基本消灭了棉田上的各种虫害。 Hcn品论天涯网


第4版()
专栏:

放马场成了聚宝盆
本报记者 姜智
人民公社给农村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途。山东堂邑人民公社能在荒芜了五六百年的老碱窝——“四十八顷放马场”里,办起大型的化肥厂。
“四十八顷放马场”
离堂邑城西三里,有一片方圆六千亩的碱荒地,空旷凄凉,没有一户人家、一棵树,遍地尽是雪白的像坟头大小的“土疙瘩”,一个挨一个,连绵十几里。这里除了霜雪似的碱,结晶体的硝,只有稀稀拉拉的杂草。
这就是当地有名的四十八顷放马场。据说:远在唐朝以前,这里有一座千户人家的大庄,叫常家铺;庄子周围的土地是堂邑最肥沃的黄土地。后来,连年灾荒,赋税过重,农民忍受不了地主的惨酷剥削,常家铺的人有的当了“响马”,有的开起黑店来,劫商断道,平富济贫。有一年闹灾荒,庄里的群众抢了官府的粮车,招致全村男女老幼被屠尽掳光;庄周围这片好地,也被官家占去放马。土地长年无人耕种,贫瘠荒凉,加上地势洼,到宋朝便变成了碱荒。
这片碱荒地不长庄稼,却出产丰富的盐碱、硝和卤水。
向放马场要黄金
人民公社,把群众开发和利用碱荒地的宿愿变成了现实。去年,堂邑人民公社成立的第二天,公社党委便决定在放马场办一个“土制化肥厂”。这消息一传出,全体社员个个兴奋鼓舞,他们提出了“变碱荒地为聚宝盆,向放马场要黄金”。农民黄洪法、张东堂等八人,自告奋勇,首先在放马场里搭起窝铺,砌起锅灶,开始熬制化肥。
去年12月,公社决定大搞化肥生产。在党的领导下,本着“就地取材,土法上马”的精神,边建厂,边生产。白天,扫土熬肥料,夜晚,拾柴顶炭烧。整整一个冬季,他们生活在荒凉的野坡里,饱受严寒袭击,像钢铁战线上的英雄一样,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里,生产出各种化肥三十六万斤,皮硝十四万六千斤,土碱五千八百斤。出产的化肥品种也由原来三种增加到四十八种。有十三种经过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化验,达到了进口化肥的标准。他们制造的硫酸铵含氮25.1%,制的氯化钾含钾41.7%,出产的过磷酸钙含磷酸22.8%,比一些进口货的效力还好。在“以肥为帅”大搞积肥造肥的运动中,这个厂荣获了聊城市委和堂邑公社党委的三面红旗。这个厂生产各种化肥的方法和经验,已经编印成册,准备推广。
不会,可以学会
今年1月,公社党委要这个厂日产万斤化肥。可是,当时全厂只有一个老人张东堂算是唯一的技师,再加上几个只会熬两三种“土肥”的“老手”外,其余的人一窍不通。开始大批生产化肥的时候,看锅的不懂火候,配料的分不清土质,扫硝土的把碱土混在一起,刮盐土的把硝土搅在一块,结果是什么也制不成。人们虽然有热情,有干劲,却无处施展。
人多手杂,有些人开始动摇起来,七言八语。有的说:“造‘洋化肥’是那些大工厂干的,咱没机器,没文化,能行吗?”有个别泄气的人甚至说:“老辈熬过硝盐,还是熬硝盐吧!”等等。但是,党的支持和“以肥为帅”的农业大跃进形势是鼓舞人们前进的力量。一些逃过荒,要过饭,吃过碱荒苦的农民站起来了。他们说:“想吃香豆,还得用牙咬呢!”“没有肥料施,庄稼怎能增产?”“老辈没做过的事多着哩!”大鸣大放大辩论,使得一些动摇怀疑的人心里亮堂了。全厂工人一夜之间,贴出大字报三百零五张,决心攻破“技术关”。一个热火朝天的反保守、带徒弟、献计策、攻技术的“三包”“五定”运动在全厂展开了。几天工夫,有的制出“碱性混合肥”,有的研究出制造“过磷酸钙”的方法。
在猛攻“技术关”当中,师父包教,徒弟保学,一批批“土化学家”出现了。杨凤禄是个能吃苦的汉子,在旧社会逃过荒,扛过活,为创造碱性肥,他熬一锅不成,再熬,难住了就翻书,结果创造出六种优等“碱性混合肥”。
绝不是最后的数字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美好远景像旭日初升一样,照亮着堂邑人民公社土制化肥厂工人们的前进道路。现在,他们的生产指标是:“日产化肥五十万斤。年产化肥两亿斤”!
这是个跃进的指标,实现了,全公社十一万亩土地,每亩平均可上化肥一千八百多斤。庄稼吃上这么多细粮,还能愁长不胖!
但是,工人们的理想还不只是用土法生产肥料,他们决心逐步向着机械化的道路迈进。不久,这里就将生产大批的盐酸、硫酸、硝酸、火碱、纯碱、漂白粉等重要工业原料。这块碱荒地,一年最低要出产三亿斤化肥和大量的其他化工原料。如果加上提炼出来的三酸两碱一粉,估计每年能收入一亿多元。这是个可观的数字,但绝不是最后的数字。 Hcn品论天涯网


第4版()
专栏:

水乡春耕(套色木刻)
 莫测 Hcn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