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
专栏:
在中国印度尼西亚友好协会欢迎会上
哈达博士的讲话包尔汉会长,各位先生:
今天晚上我感到很高兴,能有这么一个机会对你们讲几句话。我很高兴,因为这里已成立了中国印度尼西亚友好协会。这个协会将成为加强我们两国友好关系的一个环节。
民族间的友好关系往往是依靠双方的领导人或个人来开辟的。作为整体来说,一个民族和另一个民族是不可能见面的,因为整个民族都跑到别的国家去是少有的事。各民族间互相关怀的感情往往是以个人的访问,以文学家、诗人以及各方面的领导人的访问为先导。因此,我感到很高兴,能为印度尼西亚和中国两民族间友好关系的加强作出微薄的贡献。
我第一次踏上你们的国土,才不过几天。到今天为止,也不过三天而已。从最初的时刻起,我就感到自己好像没有离开印度尼西亚。我来到了这里,没有感到自己是置身于国外,却像是置身在自己的国家一样。这不是因为别的缘故,而是由于在这两三天中,我所经过的地方,到处都受到热情的款待,感受到洋溢的友情。
我刚才说过,我虽然到中国不过三天,但就像住了很久一样,因为就在这三天中,我看到了不少的事物,受到了人们的亲切关怀,感到了人们的洋溢友情,这一切感受,都使我觉得自己不是置身于外国。
在中国已经有了中国印度尼西亚友好协会,这使我感到高兴,因为有了这个友好机构,就可以保持两国间的密切关系。
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历史,大体上可以说是相同的。我们长期受到外族的统治和压迫,我们同样是以自身的力量来挣脱外族的桎梏,取得了我们国家的独立,从而使我们两国获得了完整的主权。
在我的幼年和青年时代,我曾阅读了不少关于中国伟大领袖孙逸仙博士的振奋人心的斗争事迹。他发动了中国的辛亥革命,提出了“亚洲人的亚洲”的口号。他的影响是不小的,它燃起了印度尼西亚的革命热情。孙逸仙博士的名字,对于为独立而斗争的印度尼西亚儿女们并不是陌生的。对他的一切斗争事迹,他所主张的三民主义,印度尼西亚的独立战士都曾加以研究。
印度尼西亚是由无数的岛屿组成的群岛之国。许多外国人来到这个岛国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印度尼西亚并不仅仅是接待了来访问的外国人,而且也接受了许多外来的学说,接受了国外的斗争道理。总而言之,孙逸仙、甘地、尼赫鲁等亚洲各国独立斗争的领袖们在印度尼西亚是家喻户晓的。
孙逸仙发动的辛亥革命,影响了印度尼西亚的一个伟大运动的发生,从而建立了伊斯兰教联盟,这之后不久,又出现了革命的民族运动,出现了由道韦斯·德克尔、吉普多·曼贡库苏莫和苏瓦迪·苏尔亚宁格拉特等三大思想家所领导的东印度党。尽管当时的殖民压迫很猖狂,政治活动被禁止,但是上述三位领袖所领导的运动,都公开地提出印度尼西亚脱离荷兰统治的原则。
甘地对印度尼西亚革命运动起了影响,使印度尼西亚人民也采取了“不合作”的道路,这就是说,不与殖民统治者合作,而且还提出斗争的主张,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奋斗。这种为革命主张而进行的斗争最后终于使印度尼西亚人民成熟起来,争取掌握自己命运。
现在,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都已取得了完全的独立和主权。目前我们有着新的任务,我们不再是进行破坏,而是进行建设。在殖民统治时期,我们的任务是推翻殖民统治,并在荷属东印度的废墟上建立起独立的印度尼西亚。对独立了的中国来说,情况也是一样。我们两国的任务,就是要在旧时代的废墟上进行建设,缔造一个没有贫困、没有痛苦的新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民的生活将是繁荣和幸福的。
中国是以有悠久和高度的文化而著称的。印度尼西亚的文化并不算久,较之中国的文化还浅得多。但是我们两国都同样地感到有缺点,不论在经济上、技术上或其他方面,比起目前世界的先进水平,我们是落后了。
过去的历史说明了,只有高度的文化是不够的。要在现在的世界上取得好的地位,我们就必须向外国学习技术等其他东西,迎头赶上目前世界的先进水平。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在各方面都还落后,因此我们必须向外国学习,而我们彼此之间更应该互相指点,使我们在各方面都能尽快的迎头赶上。我们应该互相帮助,互相指点和密切地合作。正因为这样,我为中国印度尼西亚友好协会的存在而感到高兴。我希望贵协会能对加强合作方面作出有意义的贡献,并开辟一条共同的道路来建设基于博爱和民族友好的新世界,开辟一条通向实现博爱原则的新世界。这当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路途可能是漫长的,我们将会碰到各种困难。但是,只要我们两国有着建设一个民族友爱的新世界的意志,那么,这个意志就会把我们导向我们理想的目标。
因此,我诚挚地希望中国印度尼西亚友好协会现在和将来都成为巩固两国友好的先驱。
最后,让我高呼:中国印度尼西亚友好协会万岁!
第4版()
专栏:
包尔汉会长的讲话尊敬的穆罕默德·哈达博士阁下,印度尼西亚贵宾们,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
今天,中国印度尼西亚友好协会在这里举行盛大的集会,欢迎前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副总统穆罕默德·哈达博士和夫人前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印度尼西亚友好协会向贵宾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敬意。
哈达博士是印度尼西亚著名的民族独立战士、政治活动家和学者。中国人民十分钦佩哈达博士对于争取祖国独立和国家建设所作的贡献以及他在学术方面所获得的成就和声誉。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有八千多万勤劳智慧的人民和文化悠久的伟大国家。印度尼西亚在获得独立后,执行着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中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印度尼西亚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亚非会议的发起者之一和东道主。亚非会议后,印度尼西亚又为贯彻会议的决议、发扬“万隆精神”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最近以来,印度尼西亚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一道,积极支持中东和非洲地区的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正义斗争。中国人民为有印度尼西亚这样伟大的邻邦,而感到十分光荣。
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两国人民就有了互相来往并且开始了文化和贸易上的联系。以后有数目众多的中国人民不断地移居印度尼西亚各地。他们同印度尼西亚人民建立了兄弟般的关系。这使得中国人民对印度尼西亚怀有更加深厚的感情。自从我们两国人民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并且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以后,我们之间的友谊,在新的基础上正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这几年来,我们两国之间曾经互相派遣了各种代表团,并且分别成立了中国印度尼西亚友好协会和印度尼西亚中国友好协会。两国经济和文化的合作也在日益发展。中国人民将坚持不懈地为进一步促进两国人民的友谊而努力。
尊敬的哈达博士:请将我们对印度尼西亚人民的友谊和敬意转达给印度尼西亚全国人民。
最后,我谨祝印度尼西亚国家繁荣,人民幸福。
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人民的永恒友谊万岁!
世界和平万岁!
第4版()
专栏:
印度副总统在上海参观
新华社上海25日电 印度共和国副总统拉达克里希南由郭沫若副委员长和上海市副市长曹荻秋陪同,今天继续在上海参观访问。
上午九时,拉达克里希南副总统来到了座落在幽静的香山路上的中山故居访问。他在这里仔细地观看了孙中山先生的遗物和藏书。从中山故居出来,贵宾们参观了刚修建完工的上海体育宫。这是利用反动统治时期赌博场跑马厅的看台改建的。拉达克里希南副总统在体操馆和角力馆看了参加全国体操比赛的运动员的表演。
中午以前,副总统到上海西郊的上海音乐学院访问,受到全校师生的热情欢迎。副总统由院长贺绿汀和曾经访问过印度的著名歌唱家周小燕等陪同参观了各系。应贵宾的要求,音乐学院的几位师生表演了中国民歌“兰花花”,并且演奏了萧邦的名曲。在回来的路上,副总统等又参观了全市最大的风雨操场。
下午,拉达克里希南副总统访问了宋庆龄创办的少年宫。三百个少先队员高呼中印友好万岁并且吹起响亮的号角来欢迎贵宾。贵宾们被迎进灯光辉煌的少年厅里,参观了儿童们的各种活动室。在告别的时候,拉达克里希南副总统向孩子们讲话,希望他们“为建设伟大的新中国而努力”。孩子们还向副总统献了红领巾以及他们亲手做的“中印友好号”帆船、绣花靠垫、山水画。
晚上,贵宾们观看了越剧“西厢记”。
第4版()
专栏:
副市长曹荻秋设宴欢迎
据新华社上海24日电 印度共和国副总统拉达克里希南今晚在上海市副市长曹荻秋举行的欢迎宴会上说:我希望上海有个伟大的未来,也希望中国有伟大的未来。通过中国,整个亚洲和世界都有光明的前途。
印度副总统接着说:共同的目标与愿望把我们连在一起,这次访问使我了解到,你们解放后作了多少工作,你们现在已作了自己领土的主人,不受外来干涉。印度和你们一样,在十年前获得了独立,还在进行社会与经济建设。
在拉达克里希南副总统讲话前,曹荻秋代表上海七百万人民对贵宾光临上海表示热烈欢迎。
第4版()
专栏:
拉达克里希南发表广播演说
新华社25日讯 印度共和国副总统拉达克里希南今晚向中国人民发表广播演说,全文如下:
我在这个美丽的城市里,幸福和欢乐地过了几天。在我离开的前夕,我愿向毛泽东主席、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感谢,感谢他们对我们的热情款待。这是我们值得怀念的一次经历。
由于你们的苦难和牺牲、你们的努力和奋斗,你们已经扫除了世世代代所忍受过的痛苦和屈辱,从我所见到的一点来说,你们的人民具有生动的憧憬,朝气勃勃的抱负,行动的热忱和艰苦工作的能力。有纪律的热情已经成为你们民族风气的一部分了。我学到了很多,而你们的政府在努力改善人民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中所表现的魄力和你们人民在这当中表现的决心,使我深为感动。
我们在自己的国家里,也面对着你们正在解决着的社会和经济方面的重建问题。世界上底层阶级的人民,正在要求不仅使少数人,而且使所有的人能够过可以容忍的生活。对于饥荒和水灾、旱灾、疾病、愚昧、迷信这些罪恶,他们不承认是不可避免的。听天由命的心情已经被希望和期待代替了。不现代化就要灭亡。如果我们克服了贫困,提高了生活水平,那么我们就会给人类生活增添一种完全新的意义。
我们两国都是信仰民主的。民主社会中必须遵守的原则是自发的一致,而不是强迫的服从,人民的意志应该实现,我们不能使他们的愿望落空。通过相互之间的教育,政府和人民将彼此接近,一直到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利益变得像印度概念中的理想国里那样一致。那一天,当我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楼门前走过的时候,我看见墙报上自由地讨论着带有根本的重要性的政治问题。从人们思想里可以看出强烈的反官僚主义的调子,表现了思想的更大的自由,可以看出在人的事务中人类犯错误的可能性是一个经常的因素。这些特色就是民主的最优良的传统。
民主所肯定的是:任何个人都不能自成为一套法律,而没有一个政权是不受道义的束缚的。民主就是按道义的标准施政。许多世纪以来,你们的文明是道义的文明。
一个民族,一旦同它的根基分割开以后,就不能存在很久了。这就好像一颗流星,由于它已经和原来产生它和供养他的火团分离了,就会划过空间而归于消失。你们一向接受过去的珍贵的东西,拒绝有害的东西。一切生命都是一种转化,是使旧的东西适应新的挑战。甚至在今天,你们还在从其他各种文化中接受着对你们有帮助的东西,去除没有帮助的东西。
按照道家的精神,灵魂应当飞扬并且和它的无穷境界融合起来。对于孔子来说,人类就是上帝。社会生活的和谐是人类的目标。佛家的精神是对于普通人民的无限同情。生活的最高准则是要个人服从于公众的利益。你们伟大的导师是坚持社会觉悟和发展的。
你们的宪法允许宗教信仰的自由。各种宗教的学习和研究受到鼓励。看起来结果会否定蒙昧主义的迷信,并接受对于生活最高目的的合理的和合乎伦理的解释。
有一个普遍的看法,就是把人的存在当作是社会性的——当作是人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由这些方式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一种机能。人具有不同的方面:有生物学上的人,也有社会的或者社会化了的人、政治集团、国家的成员或者它的组成部分——经济的人。另外还有一种人的尺度,那就是孤立的人,他有机会改变他自己,成为新社会的一员。只有在自由中,人才可能发现他真正是怎样的。只有作为个人,才会感到痛苦和欢乐,才会担负责任,才会做出好事或者坏事。如果我们忽视了人类天性的这一方面,我们就把主观变成了客观。对于自由,客观化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永久的威胁。人类必须把客观化限制到他的自由所必要的那个程度。由于他的同胞都应当一样的自由,每一个个人就必须要服从某些限制。这种服从并不是奴役,因为它是在精神的自由当中接受下来的。一个良好的社会应该导致自我奋发,而不是导致自我毁灭。
一个现代国家有可能把它所有的力量和资源用在提高公民的生活和健康,而在几年以前,这样做,看来还是不可能的。可是,科学和技术的革命也能够产生足以消灭一切人类生命的工具。现在,人类正处在一个旧秩序死亡和新秩序产生之间的不安和痛苦中。到处弥漫着冲突和紧张。在两次世界大战和新的政权兴起以后,我们变得冷酷迟钝和麻木了。有很多一度看来不可能发生的可怕事情发生了。这些事情并不是只有某一些人才会犯的过错。它们是存在于我们的头脑和心目中的根深蒂固的错乱所造成的。造成这种情况的是一种客观化的倾向,一种缺乏脑筋的趋势。对将来的失望是一种背信的行为。我们必须奋斗到底。
技术革命帮助我们去把全人类看成一个整体。假如我们看一看世界上那些存在着紧张和冲突的地区,例如德国、西亚和东南亚,我们有时候会感到人们已经忘记了四海一家的理想,而是处在一种往往是自我毁灭的疯狂中。假如我们不能控制我们的情感,世界就会投入一个黑暗时代中去。这已经在人类曲折的历史中发生过了。我们必须作一种抉择,以保证人类的生存和进步。我们处在历史上的一个交岔路口。我们不能把人降低成为自然,把历史降低成为一个自然过程。这是一出有一个一个的人参加演出的伦理剧。
全世界有思想的人都深深惊恐,恐怕人们由于对物质权力的贪欲而丧失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能够把人的生活变成更好的社会形式和更圣洁的内心生活的。只有这些力量能够在这危急关头拯救人类,把他的灵魂导向更高的境地。
你们现在正在建设新的经济秩序,这将使你们在将来的许多年头里付出你们全部的精力和物力,而这也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下才能够作到。我们毫不怀疑,对于文明为建设地球上的幸福的人类乐园所作的努力,你们将能够很快地作出有价值的贡献。
早在1856年,一位伟大的美国总统就明确地阐明过美国有关承认其他国家的这一整个问题的政策。他说过“如果有了一个被全民接受的事实上的政府,那末,不论这个政府的来由或它的组织如何,也不论这个政府的人员获得权力的手段如何,美国的既定政策是一律予以承认。联合国组织接纳一切接受,并且能够和愿意执行联合国宪章的义务的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会员国。有一些联合国的成员并没有执行它们的义务。要求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的世界舆论是与日俱增的。我们希望并祝愿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能够很快地在联合国组织内有它应有的位置。
联合国宪章要求我们离开军事化的道路,并且着手用和平方式解决我们的分歧。我们必须避免任何一丝一毫的骄傲,必须认识到:人类都是兄弟,伤人者必伤自己。政治上,经济上,甚至军事上所发生的事情,日益促使我们认识到人类的相互依存。如果能够有一个时期的和平共处,那末,每一种社会制度,每一种政治结构,都将摆脱它的弱点,而按照适合于它本身条件的原则发展起来。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发现我们都是和平的国际大家庭中的成员。
在我结束我的讲话以前,我愿意提到,我们两个国家已经有了许多世纪的文化交流,而且没有遭到任何政治上或军事上的不幸事件的干扰。我们由于彼此的赠礼而越来越成长丰富我们之间的关系。在将近两千年以前,就已经由我们的祖先——中国人和印度人,以无限的耐心和牺牲精神而奠定了下来。他们为追求真理,追求爱和合作,超越种族和语言的障碍而建立起来的道路,应该成为我们将来的同志的友谊的启示。
我愿向正在从事于建设一个自由、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的伟大事业的中国人民,致以我们最好的祝愿。
第4版()
专栏:
反映新闻战线上两条道路的斗争
南京举办中国报刊展览
据新华社南京24日电 南京图书馆举办的中国报刊展览会,在22日对新闻工作者开始预展。正式展出将在国庆节前后开始。
展览会包括中国报刊的兴办,人民报纸的成长,新中国报纸的作用,以及新闻界反右派斗争专室等四个部分。
根据第一部分的介绍,我国从汉朝起有了“邸报”,到唐朝曾有“开元杂报”。“邸报”在清朝改名为“京报”。从展出的清朝末年的“京报”、“政治官报”、“内阁官报”等都可以看到,这种早期报刊从内容到形式都明白显示出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喉舌。以后历经辛亥革命直到“五四”,属于中国现代报刊的兴办时期。展出的这一时期的报刊有:梁启超主编的提倡“尊皇”的报纸,直呼封建统治者为“民贼”的“中国白话报”,革命先烈秋瑾主办的“中国女报”等。
第二部分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人民报纸的成长时期。展出的有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机关报,有解放区的四十四种油印和铅印报纸,有在国民党区出版的新华日报等。所有的人民报纸,都以劳动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坚决进行革命斗争和劳动创造为中心内容,同资产阶级报纸以统治阶级少数人生活起居和进行反人民的阴谋活动为中心恰成鲜明的对比。陈列出的一部分在民主革命阶段在重庆出版的不同态度的报纸,在有关皖南事变、较场口事件、闻一多被暗害等方面的报道和社论,强烈地反映出同一事件由于报纸的立场不同而作出不同的报道。
从展出的新中国报纸看到,人民报纸几年来有系统地宣传马列主义,教育并组织人民参加五大运动和三大改造,大量地报道了各地鼓舞人心的建设成就。
大鸣大放时期在新闻战线上出现了两条道路的斗争。以文汇报、光明日报一度走上资产阶级方向的时期和人民日报等党报对比,在许多问题上可以看到右派分子在采访、编排等各方面如何造谣歪曲,玩弄手法,向共产党猖狂地进攻。全国以及江苏省新闻界的一撮右派分子的反动言行,有系统地陈列在观众面前,彻底暴露出原形。
第4版()
专栏:
杨靖宇将军遗体迁通化安葬
新华社哈尔滨25日电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的遗体今天由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迁往吉林省通化市安葬。
今天上午八时,哈尔滨各界人士七百多人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出席了恭送杨靖宇将军遗体的大会。在哀乐声中,由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强晓初,杨靖宇将军的生前战友李延禄、王明贵、于天放、陈雷和张瑞麟等人执绋,将杨靖宇将军的灵椁恭送到哈尔滨车站,由火车启运通化市。
杨靖宇将军本名马尚德,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时期,他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指示,领导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斗争,给日本侵略者以很大的打击。1940年,他被绝对优势的敌人包围,在吉林省蒙江县英勇殉国,日本法西斯曾残酷地将杨靖宇将军的遗体解剖,发现将军的肠胃内只有草皮、树根和棉花。为纪念这位永垂不朽的将军对祖国的忠贞,将蒙江县已改名为靖宇县。
第4版()
专栏:
电影演员周璇病逝
新华社上海24日电 著名电影演员、歌唱家周璇22日在上海病逝。今天,上海电影界人士一百五十多人在万国殡仪馆举行了公祭仪式。公祭后,由周璇生前好友黎锦辉、黄绍芬等人扶灵,送往静安公墓火葬。
曾为周璇进行治疗的上海精神病疗养院院长苏复对记者说:周璇早在1940年就开始精神失常。由于在香港受了重大的刺激,1950年她回到上海时,精神病更严重了。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想尽各种办法替她治疗,在生活上对她关怀备至。到今年1月,她的精神分裂症有显著好转。她开始参加了一些社交活动。7月19日,她突然发高热,甚至昏迷,当即由上海精神病疗养院转送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经中、西医会诊,临床诊断为脑炎。经过治疗,病情一度好转。但是到9月20日,她高烧复发,经医师大力急救无效,22日下午八时五十五分逝世。
第4版()
专栏:
高等教育部关于留学生选派工作问题的检讨人民日报编辑部:
你报7月23日题为“用人可以
不问政治吗?”的社论中,根据新华社5月28日关于高等教育部今后留学生选派工作的报道(你报5月29日刊载),对我部提出责问:“可怪的是高等教育部的一些同志们在改进选派留学生办法的时候,似乎也认为‘重政治、轻业务’的批评是正确的,似乎也认为选派留学生可以不问政治,‘一视同仁’”。我们对于这一严肃的问题,在最近整风及
反右派斗争中,结合着对这一篇社
论的学习作了较深刻的检查和检
讨。现在扼要说明如下:
新华社报道的内容是参照我部
留学生管理司所拟“几年来选派留学生工作总结初稿”编写的,发表
前并经我部留学生管理司司长和办公厅主任先后审阅同意。因此,报道中的严重错误应当由我部负责。
在我部留学生管理司所拟“几年来选派留学生工作总结初稿”里,曾认为“在选拔留学生工作中过去存在着偏重政治条件,忽视学科水平的倾向”。这种估计显然是错误的,而且也不符合几年来选拔留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几年来选派出国留学生工作中,我们贯彻执行了国务院关于按照政治、业务、体格三个条件进行选拔的正确方针,七千多名留学生中,绝大部分是符合以上三个条件的标准要求并且在国外取得了优良的学习成绩的。我们工作中的缺点,正如周恩来总理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说的“当时在审查政治条件的工作中有形式主义的缺点,因而还有个别政治不好的学生也被派出去了,同时对留学生的业务和体格条件也有注意不够的地方”。周总理的批评是完全正确的,过去我们在留学生选拔工作中,无论在政治条件方面或者业务条件方面都还有注意不够的地方,今后应当加以改进,特别对政治条件更应当加强注意。国务院对于今后派遣留学生必须加强注意政治条件,原曾有过指示,但是在我部向国务院的报告里并没有明确提出这一问题,而在我部留学生管理司的总结初稿里更是只讲到要注意业务条件而没有讲到政治条件,报道里也没有提到政治条件要求的问题,这显然是我们的观点认识上有错误。
上述错误之所以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我部一些同志在思想上存在着严重的业务脱离政治的倾向和轻政治、重业务的右倾观点,因而正如你报所批评的,他们就错误地认为当时社会上有些人对过去选拔留学生工作有“重政治、轻业务的偏向”的批评是正确的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部领导上政策原则性不强,对今后选拔留学生应更加强注意政治条件的要求认识不足,并且平时对工作中的思想领导薄弱。这应当引为深刻教训,努力改进和提高。
还应当深刻检讨的是:在改进留学生选派工作的报道发表之后,我部有些领导同志虽然已经发觉了内容上有原则错误,并且考虑要在适当时机加以补正,但是没有及时声明更正,以致造成不良影响。这也表现了我们对重要政治原则问题抓得不紧,政治警惕性差。
这次错误事件也又一次暴露出我部工作制度不够严密和对干部的组织纪律教育薄弱。我部留学生管理司所拟“几年来选派留学生工作总结初稿”尚未最后修改,又未经部领导上审查过,即交新华社据以撰稿,同时我部关于今后选派留学生办法向国务院的请示报告,尚未经国务院正式批复,竟对外发表,而新华社送来的有关留学生政策的这样重要的报道稿,留学生管理司事先并未同我部领导同志商量,即同意发表,这都是违反组织原则的。过去我部在重要文稿审核签发方面也曾发生过类似情形,这不仅说明我部在有关领导制度上存在着缺点,并且说明我部领导上对干部遵守工作制度和行政纪律的教育也是非常不够的。这也是我们今后改进领导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除诚恳接受你报的批评并作如上的说明检讨外,对于业务脱离政治的思想倾向以及对周总理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派遣留学生工作中的缺点,将在整风运动中继续作深入检查纠正。
高等教育部
1957年9月14日
第4版()
专栏:出版书刊纪念十月革命四十周年
宣传提纲单行本在京发行
“纪念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1917——1957)”宣传提纲的十四万册单行本,明天起开始在北京发行。
这个宣传提纲是苏共中央宣传与鼓动部和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共同拟订的。它系统而详尽地叙述了四十年来苏联各项建设的辉煌成就,叙述了社会主义阵营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指出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日益土崩瓦解,并批判了“民族共产主义”和“修正主义”的腐朽观念。
北京发行的十四万册单行本,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本月底,重庆还将出版发行两万册这种单行本。 (新华社讯)
第4版()
专栏:出版书刊纪念十月革命四十周年
出版苏联文学名著中译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将出版一些有高度思想性及艺术价值的苏联文学名著。其中有一些曾经翻译出版过,此次都经译者参照其他版本重加校订,甚至重译,有的又增加了著名作家的插图。如
“毁灭”,原在1930年即由鲁迅先生翻译出版过,这次除保留原有钢笔画插图外,又增加了七八幅苏联著名画家维列斯基专门制作的插图。“铁流”,也经译者曹靖华先生花了很多的时间,根据新版本彻底修改过。“恰巴耶夫”(旧译名“夏伯阳”),原根据英译本转译,现由葆煦同志根据俄文原本重译。“静静的顿河”,原译者金人同志花了两三年的时间,根据作者修改的新版本重新翻译。“苦难的历程”,原来也是从英译本转译的现译者朱雯同志又参照两本英译本及俄文本重新校订,译文有很大的修改。
新版书有三卷“教育诗”,是苏联教育家、文学家马卡连柯最杰出的作品,正由“真正的人”的译者磊然同志翻译中,年内可出一、二卷,明年出齐。“马雅柯夫斯基选集”(五卷),一、二卷是短诗,三卷是长诗,四卷是剧本,五卷是散文。这些作品绝大部分都是第一次介绍到我国来的,年内先出第一卷。此外还有小说“来自穷乡僻壤的人们”等也将出版。 (树芬)
第4版()
专栏:出版书刊纪念十月革命四十周年
“知识就是力量”出专刊
为庆祝十月革命节和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所获得的成就,苏、中两国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编辑部合编了
“知识就是力量”十月号专刊。内容主要分“在十月的旗帜下”和“肩并肩地前进”两部分。前部分介绍苏联基洛夫工厂从苏维埃政权诞生的时候起的一些历史片断,从中反映了整个苏联工业化的道路。后部分叙述中国人民同苏联人民肩并肩地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所进行的创造性的劳动,反映了我国建设的成就,和苏联人民对我们无私的援助,有力地反击了右派分子破坏中苏友谊的谬论。这期专刊将分别在莫斯科和北京出版。
第4版()
专栏:出版书刊纪念十月革命四十周年
“红旗飘飘”专编中苏友好集
“红旗飘飘”第四集作为中苏友好专辑,将在十月中旬出版。全书共计约二十二万字。
这一集主要内容包括一些亲身参加十月革命的苏联和中国同志写的十月革命回忆录,以及中国同志写的四十年来苏联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支援、中苏军队的会师、中苏文化交流、苏联专家在中国、在苏联学习的日子、和苏联友人相处的日子等等。 (甸义)
第4版()
专栏:
哈达博士到长春参观
据新华社长春25日电 印度尼西亚前副总统哈达博士和随他来访问的高级官员今天十一时十分由北京乘专机来到长春参观。印度尼西亚驻中国大使维约普拉诺托也随机前来。
在机场上,贵宾们受到吉林省省长栗又文、长春市市长周光、吉林驻军首长舒行以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负责人的热烈欢迎。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驻长春领事李承安也前来欢迎。
栗又文陪同贵宾们参观了第一汽车制造厂。
今天,贵宾们还参观了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和译制影片的情形。
贵宾们今天是由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印度尼西亚友好协会会长包尔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秘书长屈武和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马振武等陪同来到长春的。
第4版()
专栏:
埃及青年和妇女代表团动身来访
新华社开罗25日电 应中国青年和妇女组织邀请前往中国访问的埃及青年代表团和妇女代表团今天已经动身离开开罗。
青年代表团由开罗大学教授侯赛因、赛义德博士率领,代表团四十二位团员中包括七名议员、四名律师和四名新闻工作者。妇女代表团由开罗社会服务高等研究所所长埃赫桑·阿卜德女士率领,共有八位团员。
中国驻埃及大使陈家康及其夫人曾经设宴为这两个代表团饯行。
第4版()
专栏:
德、罗作家、艺术家数人到京
新华社25日讯 德国艺术院院士、摄影艺术家约翰·赫尔特菲尔德及其夫人在13日下午到京。美术家史托茨、麦兹克在14日下午到京。女作家安妮玛丽·雷因哈特、利波尔——布罗克道夫夫人在24日下午到京。
他们都是根据中德文化合作协定1957年执行计划来我国访问的。
根据中罗文化合作协定1957年执行计划来中国访问的罗马尼亚造型艺术家萨波·贝拉、波普·阿琳娜·玛丽亚在24日下午到京。罗马尼亚“保卫祖国”报总编辑安狄普·康斯坦丁也在今日下午乘飞机到达北京。
第4版()
专栏:
锡中友协主席等人前印度援华医疗队员到京
新华社25日讯 应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邀请来中国访问的锡中友好协会主席古纳瓦地尼夫人和她的丈夫、助手等一行四人,在今日下午乘飞机到达北京。
在我国抗日战争中曾支援我国人民的印度援华医疗队队员和他们的家属等一行六人,应中印友好协会邀请访问中国,在今日下午乘飞机到达北京。
第4版()
专栏:
匈基督教访华代表团到京
新华社25日讯 匈牙利基督教访华代表团一行五人,在团长萨普·约瑟夫主教率领下,今天下午乘飞机到达北京。代表团由匈牙利基督教各教派的主教和牧师组成,是应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的邀请来中国访问的。
第4版()
专栏:
深·沙伦离北京回国
新华社25日讯 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邀请来华访问的柬埔寨王国议会委员会及王国议会国防委员会、内政外交委员会、财政委员会主席深·沙伦,今天乘飞机离开北京,将经广州回国。
深·沙伦在北京期间,曾参观了清华大学、民族学院、儿童医院、广济寺等处,并曾受到中国佛教协会的接待。
第4版()
专栏:
苏专家高尔茨基等到京
新华社25日讯 苏联来华考察高原作物的专家高尔茨基和图皮岑两人,24日中午乘飞机到北京。他们将在28日出发到西北各地考察,为期约两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