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社东京二十八日电】(记者:罗德里克)共产党中国在十月一日庆祝它成立二十一周年时,将比十二个月以前更为自信、更为稳定,对于同俄国打仗的担心则减少了一些。
    西方人士预言,中国将以惊人之举显示它的核发展——发射洲际弹道导弹、从而使这个节日更形突出。
    中国在一九六九年进行了两次核爆炸——一次在地下,一次在大气层
    ——来庆祝它成立二十周年。这两次核爆炸的动机看来是警告苏联不得侵犯中国边界。
    今年的气氛比较缓和了。
    继在一九六九年五月结束的三年文化革命的动乱之后,政治上比较平静了。在新的最高领导建立起来之后,共产党已开始在恢复底下各级的党组织。在斗争时期取代了各级党组织的已经存在的革命委员会,正在被慢慢地纳入这种政治结构。
    共产党主席毛泽东和他的同事们有充分的把握认为在中断五年之后已能够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日期还没有确定,但准备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
    在经济方面,北京报道今年又是丰收年,工业也取得令人满意的发展。对外贸易继续增加。
    同这些稳定的迹象相称的,是在外交方面采取了更为自信的方针。长期空着的大使职位已有人上任了。
    已采取行动在改善中俄两国间的贸易关系。在长期不派大使之后,不久将在北京看到苏联大使,在莫斯科看到中国大使。
    但是,这些情况中任何一点都不意味着中苏冲突已经结束了,虽然某些表面上的问题被掩盖了起来。
    意识形态的争吵在许多方面继续发生。
    中国人在印度支那和中东问题上,以及在苏联的和平共处同中国革命和持久战这些对立的总原则等问题上,同俄国人的分歧比以往更深了。
    同美国的关系在一九六九年美国在贸易和旅行方面作出让步之后曾显示出改善的迹象,但是并没有原来预计的那样发展。原订在五月二十日举行的华沙大使级会谈,在美军进入柬埔寨之后被北京取消了。没有确定新的日期,虽然将来可能进行接触的大门还是敞开的。
    虽然中国人正在对英国等其他西方国家作出和解姿态,但是美中紧张局势缓和的前景是不大的。福摩萨(台湾)问题正如一九四九年这个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情况一样,依然使前景显得暗淡。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前,在太平洋地区实现稳定的前景是不光明的。
    【合众国际社香港二十八日电】(记者:史密斯)共产党中国领导人在十月一日向全国发表庆祝建国二十一周年讲话时,将会再次指责美国是中国的头号敌人。
    同时,中国领导人将宣传在国内取得了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很大进展,在国外取得了外交上的成功。
    将有许多外宾坐在北京宏伟的天安门广场的观礼台上,以显示五年以来最重大的一场外交活动所取得的成就。
    在外宾中,将既有美国作家兼新闻工作者斯诺和他的夫人,也有一批罗马尼亚军官,既有以陆军中将拉赫曼为首的巴基斯坦“友好”代表团,也有英国外交部官员摩根。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将强调他们愿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改善关系,但是不愿同美国改善关系。
    在谈国内政治情况时,北京领导将提到最近关于召开拖延了很久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以此证明国内已恢复正常。
    在恢复由于文化革命而破坏的政治平静方面,一直在取得进展。
    在经济方面,北京领导将宣传工农业生产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成就,但是同时也将号召继续按照毛泽东关于“备战、备荒”的教导厉行节约。
    在使经济重新走上正轨方面已经取得了进展。
    经济计划的特点是加紧进行把工业权力下放的运动,由地方上根据节约运动的方针负担大部分投资。
    北京领导将宣布继续进行这一计划,同时将重新开展对外贸易以扩大同非共产党国家的贸易。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二十三日刊登一条消息,题目是《北京的国庆节筹备达到高潮》,摘要如下: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十月一日国庆节,在北京市内,准备工作已达高潮。天安门、公园、学校、机关等的标语牌,正忙着重新油刷,改写口号。虽然不象去年国庆节那样刷洗文化大革命中被弄脏了的地方,但经过一年来风吹雨淋而褪了色的标语牌又一一地被重新油刷得很美观。标语牌的颜色大体上都是红的,同蓝蓝的晴彻的天空形成对照,看上去很醒目。
    在天安门前的广场上和公园里,工人和红卫兵们都在热心地进行国庆节的检阅排练。练习结束以后,红卫兵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在市内行进。立秋已过,北京的秋意已浓,但努力筹备国庆节的市民们却满额浮润着汗珠。正在努力进行国家建设的中国,笼罩着与这个一年一度的节日相称的气氛。
    【合众国际社拉瓦尔品第二十九日电】巴基斯坦和共产党中国昨天又靠拢了一点。
    巴基斯坦官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二十一周年国庆举行庆祝活动。一度是强烈亲西方的这个国家给中国以这样的礼遇,这还是第一次。
    在巴基斯坦外交部为中国代办赵政一举行的宴会上,发言者们纷纷表示希望进一步加强两国的友谊和合作。
    赵政一说,“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在日益壮大,这是亚洲稳定的保障。……
    “我们两国早已在过去几年扩大了双方在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关系。”
    赵政一表示感谢巴基斯坦“一贯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和其他方面的合法权利”。
    巴基斯坦外交部辅助外事秘书阿尔维说,“我们对我们两国之间的友谊和密切关系感到自豪。’”
    他表示感谢中国人民和政府在印度—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争端中支持巴基斯坦。
    【法新社香港二十八日电】(记者:戴维斯)在九月间巴基斯坦派遣了不下四个不同的代表团到北京访问之后,巴基斯坦和中国的亲密友好关系达到了顶峰。
    还在中国的有西巴工业发展公司的一个三人代表团、一个巴基斯坦农业代表团以及由旁遮普省省督穆罕默德·阿蒂库尔·拉赫曼中将率领的巴基斯坦政府友好代表团。
    第四个,也是最重要的由巴基斯坦海军司令穆扎法尔·哈桑中将率领的代表团,在从九月十八日到二十六日访问中国期间受到了最高荣誉的接待,其中包括同毛泽东主席的会见。
    新华社详细地报道了这位中将访问的礼仪部分,它没有透露这个巴基斯坦代表团是否和中国人进行了什么实质性讨论。
    巴基斯坦期望中国援助它的第四个发展计划,但是同时一直谨慎地保持和苏联的良好关系。
    周恩来总理已经同意“一等他的工作离得开”就访问巴基斯坦。
    【法新社北京二十六日电】(记者:孔帕雷)英国外交部远东司司长约翰·摩根今天从莫斯科抵达这里。
    他走下飞机的时候受到英国驻北京代办约翰·登森的欢迎。
    英国代办在摩根到达之前接见法新社记者时说,摩根的访问是一次例行访问,而不是应中国政府的邀请进行的。
    摩根将参加这里十月一日的庆祝活动,但是以私人身份参加。然而,登森说,摩根可能同外交部西欧司的官员举行会谈。
    登森还说,中英关系近来没有任何明显的进展。过去一年多来,由于释放了几个英国人,修复一九六七年火烧过的英国代办处,并在今年夏天派外交部副部长参加登森为英国女王寿辰举行的招待会,中英关系的气氛有所缓和。
    登森说,然而,仍有六个英国人监禁在中国,没有得到有关他们的消息。同时也还有中国人监禁在香港的问题。而且,没有迹象表明两国现在正在朝着外交关系正常化的方向发展。
    【路透社伦敦十八日电】摩根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摩根很熟悉北京。他从一九五六年到一九五八年曾担任英国驻中国大使馆的二等秘书。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连载该报记者森本写的《列宁的子孙们——苏联真相》的第五篇文章,题为《国防教育——帮忙的战争纪念物》,摘要如下:
    五月九日的莫斯科也已经是仲春了。在莫斯科大剧院前面的小公园里,紫丁香花正在吐艳,七、八个人一伙的中年男子,紧密拥抱,其中也有互相亲吻的,以这种方式享受着重逢的喜悦。这样的人群,从早上开始出现好几伙,随后就消失在大街上。今天是对德作战胜利纪念日,他们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友。
    战后已经二十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苏联国民中留下的记忆至今仍很强烈。
    而且最近二、三年来,有一股纪念战争的热潮,其中有朱可夫元帅等将军们的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忆录,拍摄的描写从开战到攻克柏林的大部头电影《解放》等等,不胜枚举。
    这种纪念战争的热潮,实际上是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这是因为要利用国民维系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朴素感情,来提高国民的爱国心和国防意识,进而把它转化为维护和巩固现行制度的力量。这种“振作精神运动”的气味很浓。
    去年十月,我到靠近中苏边境的哈巴罗夫斯克(伯力)旅行。有一次我拍摄闹市大街的照片,把散步中的士兵也照了进去,结果受到两个青年斥责,胶卷也被警察没收。在莫斯科,有的日本人也经历过同样的事情。
    另一方面,军方在军队里加强了政治教育。今年四月,曾参观了莫斯科附近的一个师。这个师对士兵每周进行四个小时的政治教育,使用的教材是勃列日涅夫在纪念列宁诞生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就是说,现在这种“国防热潮”,是在捷克骚动与中苏对立的形势下,在控制意识形态的同时酿成的。因此,有的西方人士就推测说,这是勃列日涅夫政权重视军方的表现。
    莫斯科的大街上,士兵很多。其中还有站长蛇队提着买东西用的口袋的“上校先生”。没有公开发表过军人的薪金,但是,一般都说职业军人的薪金要比民间高出十分之二、三。
    据说,服役期间的士兵每月发给三卢布到五卢布,而刚出军官学校校门的少尉就拿一百二十卢布,当了校官是一百八十到二百五十卢布,师长一级的将官是四百至五百卢布。
    西方的军事专家们认为,这样一来,再把与美国相匹敌的从导弹到自动步枪的武器装备费用计算在内,对每个兵员至少要支出一万五千美元的金钱。据说在美国即使在平时每个兵员也要花费二万美元以上,这样看来,苏联还是“省钱”的。
    但是,如果以对每个兵员支出的费用来推算,苏联的实际军费开支估计在五百亿美元左右,即为写在预算上的国防费一百七十亿卢布的二倍半。
    一位苏联中年妇女,看了被称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苏联陆军多瑙河演习的记录影片后说:“每当我看了这种军事演习或者开发宇宙的电影之后,就想,这要花费多少金钱、占用多少有聪明头脑的人力呀?”她切实地感到了“导弹和黄油”之间的矛盾,她大概对现在的国防热潮还有想不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