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日本经济新闻》二十一日登载了编辑斋藤志郎写的关于中东形势的评论文章。摘要如下:
    中东形势的发展终于达到了美国进行武装干涉的边缘。这种急剧变化的背景是什么?从约旦内战和侯赛因政权崩溃的危机的经过以及造成这个危机的巴勒斯坦游击队的伏击、人质战术就可以看出,叙利亚、伊拉克等阿拉伯强硬派的介入和幕后大国中国的存在显得突出了。美苏超级大国共同策划的中东和平,遭到了中国的挑战,事实上已陷于流产的局面。按照中国的指挥而行动的巴勒斯坦游击队的战斗使人们感到美苏编写的中东和平剧在演出以前就垮台了。
    美国第六舰队飞机出动于东地中海的传说,同美国一家报纸关于“美国在准备介入这次内战”的报道联系起来,已经得到证实。第六舰队的移动只是一种示威行动,是为准备营救被游击队俘虏的美国人而配备运输机。但是中东当前的局面可以和黎巴嫩的亲西方政权在伊拉克革命以后不久面临崩溃危机时美军的入侵(一九五八年的状况),或者在越南内战加剧、西贡政权面临崩溃时美军轰炸北方(一九六五年)前夕的状况相似。在约旦的约四百名美国人的生命安全和侯赛因政权的维持,现在是和美国利益密切相关的。但是,由于美军的介入。侯赛因国王和美国的人质都没有得救的任何保证。介入约旦显然不会获得象入侵黎巴嫩那样的成功,只会重蹈介入越南这个泥坑的覆辙。这是明如指掌的。
    因此,在采取军事示威行动的反面,外交上的示威活动成了比以前更加重要而且紧急的课题。尼克松总统访问意大利、西班牙、南斯拉夫、英国,具有同地中海有深厚利害关系的“前线视察”的意义。意大利和南斯拉夫都在地中海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它们对中东危机都不能不直接地或间接地抱有非常关心的态度。西班牙对美国提供北极星号潜艇的主力基地,最近签订了关于军事技术合作的新条约,英国当然同地中海有着传统的利害关系和兴趣。历访这些“对中东关心的国家”,除单纯的前线视察以外,还有什么样的外交效果呢?如果成了一心要接近地中海的东半部而接近不了的旅行,那么对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是不会有直接影响的。而且只会成为促使巴勒斯坦游击队提高警惕和反抗情绪的一次外交示威。
    尼克松总统似乎另有企图。有影响的看法认为,这是专门针对苏联的克里姆林宫所进行的一次外交示威。就是说,尼克松总统必须向克里姆林宫明确表示这个时候决不放弃或削弱它从中东到地中海所承担的军事义务。以此来牵制苏联,使它对违反中东停火的阿拉伯不提供更多的军事支援,同时如果可能还企图制造施加压力的环境,迫使苏联撤除导弹基地。且不谈这种主观愿望如何,美国有必要向苏联表示由于约旦危机而调动第六舰队和增派飞机、兵员,决不是威胁苏联在地中海的军事力量。
    就是说,尼克松总统置身敌人面前的前线视察最首要的恐怕就是这样一种“表白”。
    【美联社的黎波里二十四日电】利比亚电台昨晚广播了一个政府官方声明,抗议所谓的“美国干涉约旦的阴谋”。
    广播说,美国应当撤走据说在地中海最东部巡逻的第六舰队。
    【中东社阿尔及尔二十三日电】叙利亚复兴社会党代表团与卡伊德·艾哈迈德为首的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今天在这里开始举行会谈。
    由前外交部长易卜拉欣·马胡斯率领的复兴社会党代表团是昨天抵达这里的。
    马胡斯今天说,他带来阿塔西写给布迈丁主席的一封信。
    【捷通社伦敦二十一日电】在英国首都的政治观察家们认为存在着美国和以色列干预约旦局势的危险。
    英国首都的观察家们指出,美国方面发表的谈话和美国海军部队的实际的调遣是相互矛盾的。美国人说,他们准备把美国公民从约旦撤走。但是,为此目的,是用不着对第六舰队和大西洋舰队进行如此调遣的。从美国在西德和土耳其的基地保持戒备状态,也可以清楚地看出这种军事准备活动。
    观察家们还强调以色列对约旦进行干涉的危险。
    据说,以色列总理梅厄在同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时已得到有关军事援助的进一步的诺言。
    【法新社开罗二十三日电】当尼迈里将军的代表团回到开罗时,事情变得很明显,拟议的关于约旦问题的阿拉伯最高级会议将保持在磋商的水平。
    据中东社报道,与此同时,国家首脑就约旦局势开始新的磋商。
    磋商的发言人今晚说,会议将研究这个特别代表团将提出的报告。
    【路透社开罗二十三日电】利比亚通讯社今天说,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拒绝会见约旦军政府首相达乌德。
    卡扎菲和达乌德同其他阿拉伯领导人一起前来这里是参加讨论约旦危机的最高级会谈的。
    该通讯社说,达乌德昨天几次要求会见卡扎菲,但是利比亚领导人拒绝了这些要求。
    【利比亚通讯社的黎波里二十二日电】《革命报》呼吁目前汇集在开罗的阿拉伯国王和国家首脑,尽最大努力组织东线,并且建立一个联合军事指挥部以巩固东线,从而准备同犹太复国主义敌人进行决战。
    该报要求改组巴勒斯坦抵抗运动,并且使它重新武装起来,补偿它在目前同约旦军队的血腥冲突中在物质和财政上遭到的一切损失。
    该报说,阿拉伯人民认为,聚会的阿拉伯国王和国家首脑有责任使巴勒斯坦革命不致遭到国际阴谋的暗算。
    【路透社大马士革二十三日电】叙利亚总统阿塔西在开罗同纳赛尔总统和其他阿拉伯领导人就约旦危机举行会谈后,今天回到了这里。
    这里的一项新闻公报说,总统讨论了“由于约旦当局执行反对巴勒斯坦突击队的阴谋和对约旦人进行屠杀而造成的”局势。其他阿拉伯领导人仍然还在开罗。
    【法新社开罗二十三日电】开罗电台宣布,为了讨论约旦局势来到开罗的阿拉伯国家首脑,今天成立了一个新的协调组织,名叫阿拉伯救济委员会。
    这个机构将在担任主任的沙特阿拉伯国王费萨尔领导下进行工作,将协调所有社会、医疗、人道的计划来帮助约旦冲突的受害者。
    【合众国际社新德里二十一日电】吉里总统今天乘印度空军飞机前往塔什干。这是他将对苏联、保加利亚和匈牙利进行两周访问的第一站。
    吉里将在苏联耽十天,在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各耽两天,然后于十月八日回国。
    【印报托莫斯科二十二日电】当印度总统瓦·文·吉里在塔什干逗留一夜后今天乘飞机抵达莫斯科开始对苏联进行正式访问时,受到一大群苏联和印度公民的热烈欢呼。
    当印度总统走下飞机时,波德戈尔内主席同他热烈握手并且互相问候。
    【印报托莫斯科二十三日电】印度总统和苏联主席今天在历时一百分钟的正式会谈中,共同对约旦的形势表示不安。这次会谈的大部份时间用于研究双方的关系和世界总形势。
    在克里姆林宫为他举行的午宴上,吉里总统讲话时说,“最近我们看到了(西亚形势)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这使我们感到不安。
    “大家的目标都应该是使这种趋势得以制止并作出努力来实现和平……。”他没有提到约旦的名字。
    不能立刻得到波德戈尔内主席的讲话的正式文本。
    但是,据一位发言人说,他呼吁巴勒斯坦人和其他人之间达成一项“公正的协议”,以便消除外部干涉的机会。
    吉里把塔什干宣言称作“睦邻关系的楷模”,并且说,“尽管我们在努力改善与巴基斯坦的关系的进程中遭到了挫折,我们并不打算放弃我们的努力。
    的确,我是否能这样说,印度和巴基斯坦像这个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其他国家一样,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和平和敦睦地相处。
    ”
    波德戈尔内表示苏联希望印度和巴基斯坦将继续把它们的关系建立在塔什干宣言的基础上。
    他们两人的会谈明天将在更加无拘束的气氛中继续进行。
    【塔斯社莫斯科二十一日电】印度陆军参谋长赛姆·马内克肖将军今天离开了莫斯科。他是应苏联陆军总司令帕夫洛夫斯基将军的邀请,从九月十日开始在苏联进行访问的。
    【塔斯社莫斯科二十一日电】题:友好的会谈
    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今天在莫斯科接见了印度陆军参谋长马内克肖将军。
    他们在友好气氛中进行了会谈。
    【美联社西贡二十三日电】消息灵通人士今天说,老挝政府军在美国空军轰炸机支持下,正在老挝南部的波罗芬高地发动“有限的攻势”。
    一位人士说,在老挝“没有大的攻势”,‘“只是有限的攻势行动。一些时候来,老挝政府军一直拼命地在设法恢复对波罗芬高地南部和东部边缘的牢固的控制。
    阿速坡在今年四月二十九日丢失。自从那时以来,政府军一直在设法收复一个俯视阿速坡的山头阵地。他们未能取得成功。这些人士说,美国的猛烈轰炸袭击未能把北越和巴特寮军队逐出叫作二十六号的阵地。
    这些人士说,老挝有限攻势的自的是想在下月旱季开始之前改善政府的防御阵地。北越和巴特寮常常在旱季发动攻势。
    老挝政府军采取的军事行动旨在重新获得为了使政府军能够在旱季期间进行自卫所需的阵地。
    【美联社万象二十三日电】消息灵通人士今天说,美国支持的由王宝指挥的特种部队在查尔平原附近重新发动了攻势。
    这次新的攻势发生在这里东北九十英里的班纳周围,是在王宝与美国大使戈德利于十八日在查尔平原西南的龙镇基地会谈之后发动的。
    【美联社万象十八日电】消息灵通人士今天说,老挝政府军正继续在据信同情巴特寮的一个地区进行破坏稻谷的行动,并疏散平民。
    他们说,两个连的老挝军队正在用镰刀砍掉未成熟的稻子,使巴特寮部队不能收割这些稻子。
    【法新社万象二十三日电】由于巴特寮的首席谈判代表被召回向党的领导人苏发努冯亲王汇报谈判的进展情况,所以梭发那·富马亲王的万象政府和亲共产党的巴特寮之间的会谈暂时中断了。
    然而,万象的观察家们仍然是乐观的,他们说,在棱发那·富马亲王访问了欧洲,在十月初返回老挝以后,会谈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恢复。
    苏发努冯亲王通知万象说,他的首席代表昭苏·冯萨已被召回巴特寮的「首都」桑怒,然而,如果梭发那·富马亲王「认为有必要的话」,会谈是可以恢复的。
    然而,这位巴特寮领导人对梭发那·富马亲王的海外之行「使会谈的准备工作陷于停顿」表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