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新社波恩二十日电】西德总理勃兰特今天透露,三月间将继续举行西德与莫斯科以及波兰进行的一系列会谈,并将同时在东柏林举行政府首脑级的会谈。勃兰特断然否认,他的政府是仓促地与莫斯科、波兰以及东柏林举行会谈的。
    他强调说,所有的这些会谈,包括他自己即将进行的对东柏林的访问,都将遵循他在就职时的对外政策宣言中着重强调的那个方针。
    【法新社波恩二十日电】勃兰特总理今天宣布,巴尔将在三月份的第一个星期返回莫斯科,现已为继续举行德苏会谈准备妥当。
    勃兰特还说,外交事务国务秘书杜克维茨将在三月九日回华沙,与波兰政府继续举行会谈。
    他说,莫斯科会谈仍然是探讨性的,迄今为止,会谈是有益的,而且不是令人沮丧的。他又说,但是会谈中出现了困难。
    他说,至于华沙会谈,是“愉快的”。但应该预料会谈是长期的。
    他不接受反对派的指责,反对派指责他在同意与莫斯科、华沙和东柏林举行谈判问题上操之过急。
    【美联社波恩二十一日电】西德总理勃兰特和东德总理斯多夫下月隔着谈判桌面对面地坐下来时,各自将提出他的政府的首要目标。
    对斯多夫来说,其首要目标将是要波恩政府在外交上充分承认它,对勃兰特来说,其首要目标是改善同东德的关系,而不正式承认它。他希望改善德国的政治气候,减轻人民对紧张局势的负担。
    东德人同意举行这次会议这一点就已经有所让步。一旦会谈得以举行他们是否会一动不动那还有待于观察。
    东德人显然感到有人在催促他们至少表现出一种起码的良好愿望,并且跟上关于进行会谈的建议。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九日电】一名美国官员昨天表示他认为苏联目前之所以希望缓和欧洲紧张局势,是因为莫斯科越来越担心它同共产党中国的边界问题。
    这个官员认为中苏论战是苏联人要求华沙条约组织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之间举行欧洲安全会议的三个原因之一。
    这位不能公布姓名的官员表示,他认为莫斯科想缓和同西欧国家的紧张关系,“以便一心关注于中国边界的苏联不必担心东欧的边界。”
    这位官员认为,苏联想要召开这种会议,也是竭力要正式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国家的边界,特别是西德同东德之间以及西德同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之间的边界。他说许多西欧国家并不认为这些边界是永久边界。
    他说,华沙条约国家还想“购买和换取西方的战略性技术”,这些技术目前对他们来说是无法得到的。
    另一些官员说,西德当局选定这个时机来设法同苏联谈判互不侵犯条约,是为了利用莫斯科和北京之间的紧张局势。
    他说:“德国人正设法利用苏联的这种心理,那就是至少想要使人看起来好象他们是同意缓和的。他们正设法利用苏联对中苏论战的一切担心心理。”
    【本刊讯】西德《商业报》十七日发表一篇社论,谈苏修和西德会谈,摘要如下:
    外长葛罗米柯和国务秘书巴尔在莫斯科就放弃武力问题举行的会谈将结束。在举行实质性谈判之前,这个“探讨性阶段”是具有特别的重要的意义的。今天,苏联的处境比过去更为狼狈。在东欧的霸权一再遭受新的巨大的压力的考验,而克里姆林宫不总是企图用外交的手法、而也用军事力量来解决这种局势。无论是经济上的欧洲经济共同体,还是军事上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些联盟都是对付莫斯科在西方的扩张的。
    因此,苏联对外政策的可能性就又面临这种抉择,要么继续巩固在东欧的霸权和把东欧伙伴更紧地和莫斯科联系在一起,要么就要再次在一次巨大的力量的较量中改变西欧政治图景以有利于克里姆林宫。
    德苏对话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而波恩外交策略的最紧要的任务将是:在进行正式的缔约谈判之前准确无误地弄清楚莫斯科对放弃武力有些什么想法。无论如何,“探讨性”的会谈不能够局限于继续排除过去和现在一贯在东西方关系中存有的各别措词的不同。更主要的是要从苏联人那里了解,他们在同联邦共和国缔结放弃武力协定问题上是否还继续坚持联合国宪章在第五十三条和第一百○七条关于敌对国家附带条款中给予他们,德国的战胜国所拥有的干涉权。
    德苏对话的结果将不仅对联邦共和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整个西欧也是如此。这就是说克里姆林宫的对外政策的目的在最近时期比过去更清楚一些了,而对准这个方向不是波恩一家的任务。
    【路透社莫斯科二十三日电】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今天纪念苏联武装部队日时,号召在国际紧张局势持续的情况下保持警惕。
    他在苏联各报都刊登的命令中指出越南战争、以色列在中东的“挑衅”和西德“复仇主义势力”是制造这个紧张局势的因素。
    他和武装部队总政治部主任叶皮谢夫将军都没有像华沙条约部队总司令雅库鲍夫斯基那样攻击中国正在进行的战备。
    观察家们说,为什么选择由雅库鲍夫斯基元帅攻击中国,就不清楚了,但是可能是这样的,他的讲话是为了表明,苏联同中国的边界争端是整个华沙条约联盟的事情。
    【合众国际社莫斯科二十三日电】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在《真理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吹嘘苏联的“带核弹头的巨大的导弹能够使地球任何部分的侵略者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塔斯社莫斯科二十一日电】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说:“苏联军队同华沙条约国友军一起是保卫社会主义成果的强大力量。”格列奇科写的文章刊登在《共产党人》杂志“纪念战胜德国法西斯二十五周年”栏内。
    部长写道:“现在苏联的强大是地球上社会主义与和平的主要堡垒,是侵略道路上的主要障碍。苏联不准备对任何人发动进攻。”苏共和苏联政府“正采取一切措施使我国的国防能力和陆海军的战备状态保持在我们面临的任务所要求的水平上”。
    【塔斯社莫斯科二十一日电】苏联武装部队总参谋长扎哈罗夫元帅在莫斯科报纸《消息报》上发表文章,纪念苏联陆、海军建军节。
    扎哈罗夫元帅称战略火箭军的形成是苏联军事机构发展的极其重要的特征,它在决定性的程度上决定了军事方面的革命。扎哈罗夫写道:“目前的这一代苏联军人,忠于伟大的列宁的遗训,时刻准备保卫祖国,使它不受任何侵略者的侵犯。”
    【南通社莫斯科二十二日电】苏联高级军官们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来庆祝明天苏联建军五十二周年纪念日,他们在这些文章强调了军队和军队的现代化军备
    ——尤其是战略导弹——的重要意义。例如,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在党的机关刊物《共产党人》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特别指出苏联军队的军备是最现代化的。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十九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尼克松的“一个半战争”战略》,转载如下: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他昨天提出的特别咨文中宣称,七十年代的美国军事战略,将是“一个半战争”战略。
    什么是“一个半战争”战略?它的由来如何?今后,美国的军事战略将有什么变化?这是大家注意的问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是朝鲜战争之后,美国的战略曾有过几次反复的变化。这些变化之所以出现,大概不出三个原因:第一,国际形势的变化;第二美国侵略目标的变化;第三,新式武器的变化。
    艾森豪威尔在朝鲜战争末期执政之后,使用一文一武,文是杜勒斯,武是雷德福。杜勒斯施展的是“大棒外交”、雷德福采用的是“全面报复战略”。他们到处组织军事集团,用核战争和核讹诈来恫吓全世界人民。但是这样的外交政策和军事战略并不能应付世界各地——尤其亚非拉三大洲的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运动。一九五八年的中东事件,标志着艾森豪威尔主义及其手下亨哈二将的策略彻底破产,加以巴格达条约变成没有巴格达的巴格达条约,越南人民革命武装开始出现,于是美国战略被迫作了新的转换。
    在艾森豪威尔与肯尼迪交替之际,前任陆军参谋长泰勒的军事主张抬头了。他提出了既打核战争、又打常规战争的两手战略。在越南进行的“特种战争”,就是根据泰勒的战略思想而进行的。这也是泰勒后来出任肯尼迪的白宫军事顾问,驻越南大使、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直接负责指挥侵越战争的原因。
    在五十年代后半段中,国际局势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伟大领袖毛主席一九五七年在莫斯科讲话时指出:“我认为目前形势的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力量对于帝国主义的力量占了压倒的优势。”那时,现代修正主义虽已露头,公开的大论战、大搏斗还没有开始;因此,在肯尼迪上台、麦克纳马拉开始执掌五角大楼时,他们的战略思想仍然是以中苏两国为假想敌的。就在肯尼迪上台前不久,美洲地区出现了大事,古巴人民推翻了反动亲美的巴蒂斯塔政权,加勒比海风雷震荡,美国后院宣告不稳。
    以上种种,便是肯尼迪和麦克纳马拉在一九六○年一月上台时所面对的国际形势。为此,麦克纳马拉根据泰勒的两手战略的军事思想,拟制了“二个半战争”战略。这个战略,在整个六十年代中,始终是美国军事的基调。
    所谓“二个半战争”战略,就是准备同时进行三场侵略战争——两场大战,一场小战。两场大战,一在欧洲,一在亚洲,一在加勒比海。
    在这个战略之下,美国在海外维持了庞大军事基地,在国内拼命扩军备战。麦克纳马拉一年又一年地向国会提出庞大的军事预算,将美国老百姓缴纳的税款,送上垄断资本军火商的荷包。
    根据估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肯尼迪上台之前的十五年中,美国军事预算总和是五千多亿美元。而肯尼迪上台后的九年中,美国军事预算总和就增加到六千多亿美元。这都是“二个半战争”战略给美国军火工业带来的好处。
    六十年代的十年,是全世界革命人民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以苏修为中心的现代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伟大斗争蓬勃发展的十年。新中国成为当代反帝反修的强大的政治力量。美帝、苏修在世界各地遭到了空前的挫败;至于它们自己,也在一方面加紧勾结,一方面加紧争夺。
    除了国际形势的变化之外,美国经济也遭到了空前的危机,美国人民的斗争使美国当局惶惶不可终日。曾经吹嘘二十世纪是“美国世纪”的华尔街老板们,无可奈何地哀叹美国进入了“困难年代”。美帝国主义正在急剧没落。
    去年七月,美国总统尼克松东来亚洲,在关岛发表了被称为“尼克松主义”的关岛演说,那时,“一个半战争”的战略已经在酝酿中了。
    尼克松回国之后不久,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海外基地小组会议主席薛明顿马上提议,将“二个半战争”战略改为“两战争”战略,即小战交由联合国去打理,两项大战由美国进行。
    但是,到了去年十月十九日,通常反映美国国务院意见的《纽约时报》透露了“一个半战争”战略之后,尼克松政府军事战略的篮图便大致拟订出来了。这个战略的内容,正如尼克松在咨文中所称:既准备在亚洲或欧洲打一场大战,又同时准备在其他地方打一场小战。
    这个战略,与过去的“二个半战争”战略有相似之处,即既打核战争,又打常规战争。但也有不相似之处,即认为目前已没有了在欧洲或亚洲同时进行两场大战的可能性。
    过去的“二个半战争”战略,既然要在欧洲侵略,也要在亚洲侵略,那么,就必须在欧亚两洲同时部署兵力。“一个半战争”战略出现以后,兵力的部署因之也可能出现变化。
    从目前的迹象来看,美国今后的军事部署将改为“远程作战”,即在本土或其他地方保留主力,一旦进行侵略作战时,便星火赶往。尼克松正在越南推行的越战“越南化”,就是“一个半战争”战略的一部分。
    在这个战略之下,美国可能撤退一下前进基地。但是,这些基地的撤除,绝不意味着尼克松所说的什么美国今后不再充当“世界宪兵”了,相反,美国当局还要继续玩弄他们的反革命两手策略。
    美帝国主义的没落越来越为加速,“一个半战争”战略也必然像过去的美国其他战略一样,无论怎样变,也逃脱不了注定灭亡的命运。